上一篇談及的憐憫頌,雖然是出自巳被譽為當代較新的聖詩作者Margaret Rizza手筆,不過其實她也年紀不輕了,而且這首詩歌只會較傳統的教會才會選用,故可能不合年輕潮人的口味.
兩三年前行過基道書樓,買了一隻Hillsong London (Jesus is) 的DVD,試聽時覺得很震撼,因為沒有想過詩歌也可以這樣搖滾,但又不是那些太重金屬,震爆耳膜的音樂,我自己也接受得到.
我買的是一個音樂聚會的剪輯版,或者是我孤陋寡聞,見識少,起碼在本地教會未見過這情況(但最近幾年都甚少往別的教會),沒有想過宗教聚會也可以這樣”瘋狂”.參與者與聽演唱會無疑,非常熱情投入,個個跳跳紥,手舞足蹈,陶醉在音樂敬拜當中.
我在傳統的教會長大,崇拜都是乖乖坐定的,對這些較”激”的敬拜,在家看DVD時會覺得很振奮,但若要我一起參與,我一定受不了,會不知如何是好,想可能會借故去洗手間然後逃之夭夭.
曾於七八年前參與過一個有些微靈恩的聚會,唱詩時其他人都會隨著音樂搖擺身體,但我就是覺得不大自然,更何況要我像DVD中那些會眾那麼投入,似乎不是我的風格罷了.
在youtube找到Hillsong London (Jesus is)其中的兩首詩歌,一快一慢,一動一靜,雖然和之前介紹的憐憫頌風格明顯南轅北轍,但都是我喜歡的歌曲,大家可以一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