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4日 星期日

傳媒

上星期轉載了一篇蘋果的社論,後來蘋果的附屬傳媒集團將藝人祼照集合成書,公開售賣,唯恐有人未能在網上觀看照片,誓要全港巿民人人有份,永不落空,此等將人家的私隱變成搵錢的工具,實屬下流卑鄙.可悲的是這本雜誌竟然一日便售完了,證明又一次若沒有這樣的大眾巿場,就不會有這樣的傳媒,哀哉!

自己不是蘋果的讀者,不知道主編李怡有沒有在社論中評論傳媒(特別是其傳媒集團)在這次祼照事件中的報導手法.

自己覺得明報處理祼照的報導手法較為乾淨,不會刊登太多受害人的照片.曾在飲茶時看見其他茶客手持的報紙充斥大量肉照,相片之大,離遠也可清楚看見.另外,該報亦是唯一一份報紙將某些相片送交審裁署檢定,結果揭露了司法當局檢控的漏洞,令到發放照片的鐘先生被撤銷控罪.

新年時看了一本有關傳媒運作的書<傳媒風>,集合了二十八篇資深傳媒人張圭陽的講章,他指出新聞並不是報導人人想要知的消息,反而是要報導會對大眾人士帶來影響的消息.套用他的講法,今次警方檢控出現的漏洞令到有關違法人士不能受到制裁,便是司法制度出現的問題,這則新聞便有重大的報導意義及價值.可惜令次只得一間新聞媒體能覺察問題的所在,其他傳媒只集中販買祼照,有形有聲報導,志在增加消量.

自己相信很多大眾都不知不覺受到傳媒的影響.

以前我亦是蘋果的讀者,還記得當時被它的宣傳攻勢吸引下,開始轉看蘋果.當時又減價,又送禮物,加上報紙改以雜誌形式的副刊報導手法,實在比一般報紙創新及吸引.

蘋果帶來報界很大的影響,搶了不少其他報紙的讀者,若沒有記錯,更有一份報紙因此而結業.但我覺得影響最大的是其他的報紙都開始模仿蘋果風格,鼓吹消費文化,例如在報紙上介紹飲食玩樂好去處等等,所以現在幾份大報的編排都是大同小異,沒有個別報紙的獨持風格.

後來離棄蘋果是因為要抵制蘋果的風月版,鼓吹召妓的風氣,其實當時很不捨得內容豐富的體育版,現在讀的報紙體育版當時十分薄弱,報導又慢又少,轉看後都感到有點不大習慣.幸好有互聯網的誕生,我現在根本不會再看報紙的體育版,因為這些新聞巳可在互聯網上看到,為何還要花時間看報紙上的中文翻譯版本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