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7日 星期日

撒督祭司 - Zadok the Priest



教會今天聖樂欣賞介紹了這首韓德爾的加冕頌歌(Coronation Anthem).

提到韓德爾,最為人熟悉的一定是神曲彌賽亞(Messiah).

不過這首加冕歌曲近一兩年亦多為球迷熟悉,因為歐洲聯賽冠軍杯的主題曲正改篇自這首加冕曲.每當播放歐聯比賽前,電視畫便出會播放這首歌的其中一小節.

足球比賽配上這曲,說真的,有點格格不入的感覺.不過勝者為王,或者歐聯的用意是籍著這首歌迎接球賽的最後勝利者吧!不過我相信很少人(包括我)會知道莊嚴的歐冠杯的主題曲原來出自韓德爾的作品.

加晚歌故名思義是為皇帝登基加冕而作,這首歌正是韓德爾為英皇喬治二世在1727年登基典禮時寫的四首頌歌的第一首.歌詞取自列王記上1章38至40節,即記載所羅門被膏立為王的一段.喻意英皇喬二世也如所羅門王一樣是位明君,也是神所選定的.

撒督祭司和拿單先知膏立所羅門王.全地人民高興快樂,同聲歡呼說:上帝保佑我王,我王萬歲,願我王永活!阿門.哈利路亞!

God save the King, long live the King, may the King live for ever! Amen, Allelujah!

2009年9月24日 星期四

十公里

天氣轉涼了,沒有上星期那麼悶熱.

昨晚跑步的時候,更覺如此.

九月跑步的時候,全身盡濕,像穿了衣服沐浴後走出來一樣.

另外,跑了幾圈後,便開始喘氣,感到呼吸極不暢順,全程唯有專注控制自己的呼吸.

跑到一半左右,便感到無心無力,接著的便是捱下去,毫不享受.

昨天郤大大不同,天氣沒以前焗熱,間中還有點涼風吹過來,十分舒服.

不過跑了兩個圈後,郤下了一陣雨,感到有點蒸氣從地上走上來.

原本打算跑二十個圈,但跑啊跑,覺得狀態不錯,腳沒有不適,膝頭沒有痛,便繼續跑下去.

其實都有點擔心,怕跑得太多,會弄傷膝頭,早陣子跑完後都感到有點不適,上年冬天亦出現同樣情況.

雖然很想跑半馬,不過亦要身體許可,怎可以不理身體的感受,一意姑行,不聽它的意見.

自己都巳有最壞打算,若膝頭繼續跑完後仍有點隱隱作痛,還是少跑點為妙,萬一弄過什麼關節勞損便麻煩了.

昨晚最難得的是呼吸一直都很暢順,沒有喘氣,過了二十個圈後,決定順其自然,讓身體決定繼續跑多少,反正目標巳達成,再跑的都是BONUS.

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頗容易便完成了二十五個圈,最後一圈還可以加速,感到身體這個多月來實在有點改變,體質較以前強壯.八月第一次跑完後,差不同要半小時呼吸才可恢復正常,而且還要大啖大啖的吸氣及呼氣.

但昨晚跑完後,腳只感到少許的疲倦,還有呼吸不太促,而且平均每圈只需兩分鐘,超乎我的想像,還有只需十分鐘休息便可回復正常,那時感覺真的很好,不單因為巳完成十公里,而是因為覺得這副身軀仍有無限的可能性,體格原來仍可捱點苦,會進步.當想到這裡,就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般感到興奮.

雖然如此,仍得接受身體有其限制,心裡巳有準備膝頭未必能負荷較長的距離,即使跑不到半馬拉松亦要欣然接受.

最低的標準十公里巳經達成了,接著嘗試跑多點,看看身體會否投訴!

2009年9月21日 星期一

暴雨驕陽



最近重看了一套舊戲,由ROBERT WILLIAMS主演的暴雨驕陽.

還記得這套電影最初由我的英文老師介紹我看的.她說此片當時引起很多的爭論,指的是ROBERT WILLIAMS需不需要為學生的死負責,可謂眾說紛云?老師解放了學生的心靈的同時,是否亦應給他一些界限,以致他不會踏上尋死之路?

現在重看,仍覺得這套電影十分精彩.特別是十分喜愛片中飾演文學教師的ROBERT WILLIAMS,或者自己從未遇上這樣一個能啓發自己的老師,看電影時感到有點補償的作用.

故事中的學校是間美國的名校,學生大多升讀名牌大學,十分注重傳統,校長和老師全都認為學生只需跟著老師的指示便行了,無需有大多個人的主見.

偏偏羅賓威廉絲亦是這間中學的畢業生,他選擇回到母校任教英國文學.雖是這間中學的土產,但他的風格郤南轅北轍,不像其他老師,墨守成規,盡信傳統,相反他教學生動,出人意表,他用盡辨法,要學生自己思考,不應全盤相信權威.

文學第一堂,他要學生撕掉書本其中一個欣賞文學的單元,嚇得學生目定口呆,其實他的意思是要學生有多些自己的想法,不要盡信書中所說,亦要挑戰過時的說法.

他在上堂時又試過突然站在枱上,同學正在猜想他壺籚賣什麼葯時,他解釋在站在那裡看的東西會不一樣,他邀請同學站到枱上,試從從另一個角度看事物.

他是一個懂得啟發學生的老師,讓學生認清自己的心聲,聆聽自己內心的呼喚,尋求自己的夢想.

我以前讀理科,處理的多是冷冰冰的數據和理論,主要是理性邏輯訓練,很少要用心去感受世界.現在回想,當時一面倒注重理智的訓練,對於心性的培養真的有所缺乏.

越來越覺得文中應有理,理中亦應有文的概念其實值得支持,理智和感情同時都應該在學科中得到培育,學生才可全面發展.

羅賓威廉絲亦很懂得照顧學習差異,班中其中一個男生,欠缺自信,花了很多時間,仍不能把詩作好,索性向老師推說未做好.但老師並沒有放過他,在他啓導下,學生把內心的感覺表達出來,即席寫出了動人的詩篇,重拾自信,還令人刮目相看.

這個缺乏自信的同學,得到老師啓發,生命有了改變.他在電影結尾時,不畏強權,無懼校長的施壓,亦不肯出賣老師.他是第一個站在枱上,向羅賓表示敬意,老師看在眼內,知道他突破了自己,加添了道德的勇氣,不會人云亦云,盲目相信人家所說,並有自己的看法.

看到這一幕,內心都有點激動,代入了羅賓的心境,看見自己學生生命有成長,可謂感到老懷安慰,即使被迫走又如何?學生生命有轉變,這才是老師滿足感的來源.

對於另一位學生的死,我覺得老師並不需要負上責任.解放學生的思維沒有什麼不妥.而他亦不知道男生向他說謊,片中老師多番要學生向父親表白,只是學生無法突破內心的枷鎖,他無法改變父親的專權,覺得生命無法綻放光芒,生與死又有何分別!

不過若要挑剔,老師可再多點敏感於學生內心的掙扎,十多歲的青年人,要面對強權的父親,說出忠於自己的真心話實不容易,可想像他承受沉重的壓力,老師若能多點跟進,例如跟他進行角色扮演,讓他懂得怎樣面對父親,或許能避免學生走上結束生命之路.

寫到這裡,突然想到原來自己在不同的階段,都有啓發自己的老師,只不過沒有電影中那麼戲劇性而矣!

2009年9月18日 星期五

開學雜談

開學差不多大半個月了,頭半個月真的要命.

課時加長了,由原本的四十分鐘變成五十五分鐘,以往的舖排要重新安排,我與學生一樣,還未適應此改動,真的要扭盡六壬,否則只會見到學生無精打采,昏昏欲睡.

暑假後重新上學,自己的狀態都要點時間才能提升至最佳水準,所以每天早上頭兩小時真的有點失魂落魄.不到一星期,巳試過因看錯巴士號碼而錯乘巴士去了大圍,幸好我早出門口,還有時間補救.當然還有看錯時間表,上錯堂,不過這些都是我每年必定會發生的事情,不同的是今年早了點發生罷了.

還有大哥姐計劃要短時間內籌備一個大型活動,要跟進學長的進度,但有部分學長又欠缺責任感,弄得我要三催四請,開學十多天就巳經忙得團團轉.

今年我還要做個三級老師,數學科因應老師的調動,故我要任教中一,中三及中五的課程.每級一班,要開多點會,要出多張卷,還要預備我沒多經驗的中一課程,單是測驗卷便要設計十多張了,要的是時間嗎?

還有中一課程實在難教,什有挑戰性!你或許會問中一的課程會有多難?但你實在大錯特錯了!要同學死記公式當然容易,例如負數乘負數等如正數,有誰不曉!但若要你解釋為何負數乘負數等如正數,那就真的非常考功夫?我始終堅持要讓同學明白公式背後的意義,單單死記口訣和公式實有所不足.

我只曾教過一次中一,巳是十多年前的事,其他新老師比我還有經驗.你不要以為我是說笑!昨天我給了同學三十多題習作,我仔細看過,題目雖多,但難度低,有一半題目只需幾秒鐘便做完,所以同學嘩然時我還說不用太擔心,他們只需半小時便能做妥.今天發覺有一半同學竟需要一至兩個小時才能完成家課,真的嚇了我一跳,還有兩位同學做了兩小時還未做完,心裡有點歉意.

不過中一的同學又實在很可愛,教了這麼多年,覺得中一的同學最純,最未受污染,可給你搓圓弄肩,可塑性最高,對學習仍充滿興趣,所以盼望來年可以多教一班中一,不用教中三就好了.

今年周會加插了唱詩,為的是加強宗教氣氛,以往因周會時間太短,若要唱詩,時間所餘無幾,故此很少會唱詩歌,不知是否這原故,同學對唱詩反應不大,很少人會願意開口唱.

高班周會我要幫手帶詩歌,對上一次周會領詩巳是十數年前的事,教書久了,聲音亦低沉了,高音巳唱不了,能選擇的詩歌亦少了.故我選擇了安排同學唱詩,當然要跟進他們的進度,給點意見,但亦花了不少午飯時間.

大哥姐的大型活動告一段落,兩次周會學生的領詩亦順利完成,感覺鬆一口氣,但又覺有點疲累,像洩了氣的皮球一樣,對學校的工作有點提不起勁,原計劃本星期與中五班同學個別面談,但竟然忘了這回事.

課外活動還未開始,開學不夠一個月便有這種感覺,像給了我一個警號.這兩日我早走了,去了快餐店嘆下午茶,真的羨殺不少同事,對我來說,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正如我跑步,是希望有強健的體魄幫助我去面對將來各樣的挑戰.

2009年9月17日 星期四

跑步說不完

村上春樹這個日本作家很享受跑步,他喜歡每日都跑,把跑步納入生活的一部份.

我暫還時未愛上這運動,更談不上享受,仍然繼續跑,主要是因為想多點運動,和有個要完成的目標.

說真的,跑步都頗辛苦,一個人在跑道上走,全程只有一個人,沒有人陪伴,疲乏時沒有人鼓勵.踢球和網球則不一樣,可以和隊友交流,所以跑步可算是一項孤單的運動.

還有,踢球和打網球時偶然可以偷懶,站在場中休息一下子亦無問題,但跑步則不同,你開始了便要不停地跑,不會無原無故停下來.對我來說,停下了便很難再起步,所以覺得跑步較網球辛苦,要消酷更多的體力.

至於游泳,性質和跑步差不多,不過給我的感覺就舒服得多,雖然上水時雙手雙腳可能十分累,但浸在水裡涼快的感覺,總比胸膛緊貼著充滿汗水的上衣時要好.

每次跑步當越接近自己預設的圈數時,發覺意志最脆弱,最容易放棄.每次到這時候我必定會想,為何要跑?為何要這麼辛苦,不可以輕鬆一點嗎?何苦要為自己定下一些目標?少一兩個圈又有何干?世界不也是一樣正常運作麼?

其實腦海裡可以思想的空間很有限,因為全程中我要專注自己的呼吸,不可分神,不像游泳那樣,可以邊游邊胡思亂想.或者是我跑步的經驗尚淺,未能掌握到呼吸和跑步旳節奏,希望多跑一點時,腦中可以分神想點這,想點那.

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

村上春樹指這句說話點出馬拉松這種競技最重要的部份.跑的時候可能覺得:「啊,好難過,不行了,」.這「難過」是無法避免的事實,然而是否真的「不行了,」郤完全看自己的衡量判斷.

真的是自討苦吃!

跑的時候要全神貫注自己的呼吸,其他事根本無從兼顧,有時連自己跑了多少圈亦會數錯!究竟是跑了三個圈,準備迎接第四個?還是過了終點後才跑完第三個!這些問題經常出現,為了提醒自己,我無可奈何地只會計三個,萬一真的跑多了,就算是鍛鍊吧,絶不可以給自己胡厘胡塗混過去便算!

我堅持自己達成目標才可停下來,可惜上星期日便打破了這誡命.還差一百米便不能跑了,因為拉肚子,還欠兩個圈時巳開始忍忍作痛,巳經放慢步速,但距離終點一百米时實在情況危急,無法再跑,怕會跌了出來,弄得臭氣薰天,更怕人家用手機拍了放上網,那我要先整容才敢再跑步.

一直思想為何可以堅持下去!

覺得是因為定下的目標自己能應付得到.你若叫我現在跑馬拉松四十二公里,我怎可以完成?一定會中途放棄.另一方面,建立短期的目標亦很重要,因為容易達成,便會有多點成功感,能給自己多點正能量,讓自己繼續跑下去.我嘗試把二十圈分成四階段,每階段五圈.跑五圈的感覺比跑二十圈一定容易得多.跑完第一階段,只差三個階段便完成,這樣想,總好過比跑完三圈,發覺還未跑完的仍有十七個,因為這樣實在令人感到太沮喪了,那會有鬥志繼續跑下去!

延申閱讀:
村上春樹的跑步修行  梁文道

不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反正我對村上春樹就是提不起勁。第一次讀他,是《遇見100%的女孩》以及《聽風的歌》,也許是因為和自己心目中的日本小說相去太遠(那是上世紀的八十年代,我還在如饑似渴地讀著川端康成),我很難把握他那種輕飄飄軟綿綿的虛無。到了《挪威的森林》,我就乾脆徹底放棄。儘管他越來越受重視,差一點就要拿到諾貝爾文學獎;儘管身邊很多朋友都說:“你至少該看看《海邊的卡夫卡》,它會完全掃掉你的偏見。”可是我依然固執地保持距離,就像避免一種可能美好的癮癖。

多半是我太矯情,由於厭倦那一陣子人人都說村上春樹,人人都像引用聖經般地引用他,甚至於人人都想自己活得像他小說裏的角色一樣的無謂(也就是流行一時的所謂“村上風”),所以我就和躲避玉女歌手似的躲避他。一個自封為鐵杆球迷的人居然以貝克漢姆為偶像,難道不丟人嗎?喜歡文學的,又怎能跟那幫小資瞎起哄?

不過,我最近卻毫不猶豫地買了他的新著《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以及它的英譯本What I Talk About When I Talk About Running),並且用很快的速度先把英譯本讀完,然後再看臺灣賴明珠的中譯。

其實我是應該喜歡村上春樹的;非常巧,我幾乎喜歡一切他所喜歡的東西:Charlie Parker、威士卡還有美國文學。被他翻譯成日文的幾位作者恰恰都是我心目中了不起的大家,例如卡佛(Raymond Carver。《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的書名靈感正來自卡佛的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奧斯特( Paul Auster ),當然還有費茨傑拉德,村上春樹對《偉大的蓋茲比》的評價是這樣的:“年紀輕輕才二十九歲的作家,怎麼能這麼敏銳、公正,而且溫柔地讀取世界的真相呢?”“讀取世界的真相”,說得真好。

在村上春樹的所有嗜好裏頭,只有一種是我不能享受,卻又因此深深佩服的,那就是跑步。從1982年開始,他每天持續跑步至今,而且每年至少參加一次全程馬拉松。這個習慣是他日常生活節奏的一部分,與身為小說家的身份緊緊連在一起。就像上班,早上五點前起床,先伏案寫作四五個小時,然後再換上鞋子出門練跑。不是一般的晨運,而是真真正正為了賽事累積運動量,是精密的狀態調控,耐著性子的計畫執行。為了什麼?為了專注力。“把自己所擁有的有限才能,專注到必要的一點的能力,如果沒有這個,什麼重要事情都無法達成。”接著是持續力,“就算能做到一天三四個小時,集中精神認真執筆,但持續一個星期就累垮,那也沒辦法寫長篇作品”。他說:“寫文章本身或許屬於頭腦的勞動,但是要寫完一本完整的書,不如說更接近體力勞動……坐在書桌前面,精神集中在鐳射光的一點之上,從虛無的地平線上升起想像力,生出故事,一一選出正確的用語,所有的流勢全部保持在該有的位置上,這樣的作業,比一般所想像的需要更大的能量,且必須長期持續。”

我特別佩服這種生活極有規律的藝術家,他們的創作就是工作。“工作”不是貶詞,而是一位全職作者的自我認知和要求。一般人想像的寫作太浪漫了,是一個才子的靈氣迸發,其來無影去也無蹤,不拘時地無法無相。然而,對於一個深恐自己才能終有限期,因而想要小心維護它養育它的作者來講,用“工作”這個字眼去命名自己的創作實在是太重要了。與一般上班族不同,寫作似乎是自由的,可以隨意支配自己的作息時間;但這恰恰就是一般作家的最大陷阱,因為這種狀態很容易使你喪失焦點,精神散亂成一堆昏暗的碎片。欠缺規劃、節奏與紀律,不只完成不了鴻篇巨制,可能連短小的東西也沒法一直保持該有的水準。“工作”,就是要鎖定自己;它不是沒有靈魂的匠技工程,卻是種類近于修行的養氣之道。所以豪邁奔放如海明威,也一樣極有規律地工作。

尤其在這個寫作不太像是種職業的時空裏,自己更要清楚地用工作的態度去界定自己的生活,別人上班我也“上班”,別人下班我也“下班”。否則原來就有漂浮傾向的這種自由行當就會變得更離落更無根,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幹什麼的了。一個作家要是不能很無愧於心很踏實地告訴別人“我的工作就是寫作”,他多半不會是個好作家。

可是也有人會說,假如詩人是所有藝術家的原型,那麼藝術家的生活應該都是很不健康的。例如屈原,分明就是一個大巫師,若是不服藥,他怎能寫出那些空中迴旋升降的神奇姿態,似近還遠無以名狀的縹緲香氣呢?又如柯勒律支的《忽必烈汗》,人人都說它是一個服藥者的夢境。因為詩人通靈,所以他們的生活和一般人不太一樣,晝夜顛倒,是為了勘破陰陽交替的奧秘;不事工作,是為了顛覆最常規的生產邏輯。於是我們就有了這麼一種呆滯的刻板印象,覺得文人墨客都得放浪形骸地生活,飲酒吸毒,夜裏不睡很尋常,白天跑步是有病。

可惜我所認識的許多藝術家(包括詩人)都不是這個樣子,除非特別講究那種捉摸不定的“靈感”,否則都是規規矩矩地做人做事,生活節奏穩定得很。而且像運動員,不同類型的運動講究不同的訓練方法,不同的創作形式也有不一樣的起居狀態。寫短文章按時交專欄的人就是短跑選手,要特別強力地集中精神在一個點上,然後爆發衝刺,奔向終點。一個能寫大書的作者跑的則是馬拉松,有耐心有毅力,不急不徐地增長出自己的能量。

文字活兒還真像跑步,是一個人的事,談不上團隊(所以不是足球),甚至沒有對手(因此也不能用乒乓比喻),因為你真正要超越的就是你自己的紀錄。跑馬拉松的村上春樹說得好:“小說家這種職業,至少對我來說沒有勝負之分。雖然也許發行冊數、文學獎、評論的好壞可以成為一種成就的指標,但那並不能算是本質上的問題。寫出來的東西能不能達到自己所設定的基準,比什麼都重要,而且是無法隨便找藉口的事情。”

如此說來,創作其實就是一種很陽光很健康的事業囉。當然不。村上春樹也承認:“所謂的藝術行為,從成立方式開始,就內含著不健全的、反社會性的要素,這點我承認。所以作家(藝術家)之中,有不少人從真實生活本身的層面開始變得頹廢,或穿上反社會的外衣。”然而,“如果希望以小說為職業的話,我們不得不建立自己足以對抗那樣危險的(有時甚至是致命的)體內毒素的免疫系統”。所以他天天跑步,參加馬拉松,超級馬拉松(也就是全程一百公里的超級長跑),近年還以六十之壽玩起了“鐵人三項”(長跑、游泳、單車)。“要處理真正不健康的東西,人必須儘量健康才行,這是我的基本方針。也就是說不健全的靈魂,也需要健全的肉體。”

為了寫好小說,村上春樹以長跑鍛煉自己的體能。正如任何一種長期的修煉,日日不斷的跑步也必將開啟某種超出原定目標之外的領悟。就像某些作者用修禪平定自己紊亂的思緒,卻終於成了有成就的居士;一個不良少年學習武術好去打架,但竟漸漸練出了淡定的心境。《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並不只是一位元作家獨特工作方式的剖析,還是關於跑步的沉思,村上春樹的修行自述。

跑步的時候都在想些什麼呢?不少人問他這個問題。就像我初學坐禪,朋友也總是好奇靜坐的時候我腦子裏的狀態。村上春樹的答案也就是我的答案:“我一面跑,只是跑。原則上是在空白中跑著。反過來說,或許是為了獲得空白而跑的。”他跑一百公里超級馬拉松所達致的境界更是令人羡慕:“我現在的世界,從這裏到三公尺前就結束。沒有必要想更前面的事。天空、風、草、吃草的牛群、旁觀的人、加油聲、湖、小說、真實、過去、記憶,這些對我來說,已經沒有任何關係了。”然後他跑過了七十五公里,“好像一下子穿過了什麼東西……簡直像穿過石壁那樣,身體通到另一邊去了”。疼嗎?當然會疼。如此跑步,難受的不只是雙腳;肩膀、雙臂、脖子,身體的每一部分都會疲憊、痛苦,甚至散落脫離,終於剩下最純粹的意識:“我能感受到非常安靜的幸福感。吸入空氣,吐出空氣。呼吸聲中聽不出淩亂。”這與任何靜坐法門裏的觀呼吸有何分別?果然,他發現在“跑到最後,不只是肉體的痛苦而已,連自己是誰,現在正在做什麼,大體上這些事都從念頭中消失了”。“我是我,我也不是我。這樣覺得。那是非常安靜的,靜悄悄的感覺。所謂意識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東西。”

在這一剎那,小說家村上春樹變了;他絕對不是那些廣告寫手最愛的青年偶像,他是嚴以律己的肅穆作者,他是修行者村上春樹。

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

關於跑步 我還有些想說...

其實腦海中曾閃過跑馬拉松的念頭,不過知道有點天荒夜談,那有這麼多時間練習!即或有,身體可否應付亦是個疑問!

一位教體育的朋友十多年前曾對我表示,人生一定要跑一次馬拉松,當時不大明白,如今開始有點理解他的說話.

馬拉松可算是對自己意志和體能的挑戰,當然還有一點的虛榮感,因為不是人人能做到,能夠跑過一次,肯定我會沾沾自喜.

自己思前想後,定了兩個目標,第一個是參加十公里比賽.

重新跑步差不多大半個月,每次勉勉強強都跑了十八個圈,有時還可多跑兩個,算落只欠五個左右,若保持練習,再加上天氣轉涼,十公里應問題不大.

現在每隔三四天跑一次,漸漸見到少許進步.雖然圈數沒有多大改進,但自己感到呼吸沒有以前那麼辛苦.頭數次跑步時,不夠兩個圈便開始喘氣了,一面跑,一面覺得呼吸不大暢順,完全掌握不到跑步的節奏.近數次較好一點,過了十個圈時才會出現氣喘,呼吸困難,上氣不接下氣的情況.不要看少呼吸的問題,自己無法突破二十大關,並不是雙腳疲倦,反而是控制不了呼吸的節奏,不得不停下來.

雖然十公里應不大問題,但最怕的是膝頭不肯合作.最近又感到右膝有點不舒服的感覺,明顯與左腳有點不同,希望問題不大,因為自己其實想達成第二個目標,跑半馬拉松.

半馬拉松要跑二十一公里,即要跑五十三個圈左右,若能保持每圈兩分半鐘,要跑兩個小時,但我想以我的速度,兩小時四十五分鐘巳有交待.話雖如此,要完成亦有很大的難度.

除了要膝頭肯合作,還要花時間練習,距離明年二月的比賽,雖然還有五個月,但要每星期抽數小時的練習,亦不容易.我沒有看過專業的運動書籍,不知道訓練的內容怎樣?但村上春樹為了練習馬拉松,連續三個月每月都要跑至少三百公里,半馬拉松我想也要一百五十公里吧!屈指一算,即每月要花十五小時跑步,我每隔三天跑一次,即每月可跑十次,但每次十五公里,超快亦要一個半小時,談何容易!

不過未嘗試過,又怎知成功與否?跑不到馬拉松,但能夠完成半馬的話,總覺得比十公里可以令自己多點自豪,你算心理作用又好,阿Q精神又好,算做給自己一個挑戰,看看能否達到.

2009年9月15日 星期二

關於跑步 我說的其實是...


忘記了何時看完這本書,想必是大半年前左右.從報紙的副刋和人家的博客認識村上春樹這個作家,不過文學作品對我來說簡直是對牛彈琴,所以提不起興趣看他的作品.

但知道他會寫一本關於跑步的書時,心中十分期待.一個文學作家,寫一本關於跑步的書,會是什麼模樣?從沒有想過作家會跑馬拉松,而且還每年跑一次,把跑步當作生活一部份.不單跑馬拉松,他亦參加過三項鉄人耐力賽,更跑過我未聽過的一百公里賽事,覺得他十分利害.

據他所說,本書並不是一本文學作品,反而較接近實用紀錄文體,記載他對跑步的一些回憶和體會.很快便把它看完,因為毫不艱深,亦不沉悶,而且讀後更令我上個冬天開始跑起來,想知道一下自己會否和作者有相同的感受.

對於跑步,我想了很久,但始終提不興趣,自己可以一個人去看電影,但就不大喜歡一個人的運動,覺得一個人在跑道上跑步有點儍儍的.

不過正如村上所說,跑步不需要找人作伴,只需一對跑鞋,找一個合適的地方,便可以開始跑.而且跑步是項自我挑戰的運動,不需和人比較,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有些微的進步便行了.

我最喜歡的運動足球和網球,都是要找拍檔,足球要集齊十多人真的十分困難,一個月能有一次巳算十分難得,即使打網球亦因拍檔的工作關係未必能夠每星期一次,所以跑步真的可算是限制較少的運動.

剛過去的冬天曾試過跑起來,短短一個月左右巳可完成十公里,自我形象大大提升,覺得自己的身體未至朽壞的地步,自己的身體還有無限的可能性.不過可能太過興奮,跑得過多了,膝頭有點痛,加上自己又患感冒病了兩星期,跑步便停了.

剛過去的暑假好逸顧勞,穿回西褲時驚訝地發覺有點緊,八月尾的時候,又重新跑起來.

自己滿以為有上次的成績,即使再重新再跑,只要把目標稍微向下調節,應沒有多大問題.我想馬馬夫夫都可跑三十分鐘.專家說帶氧運動要持久三十分鐘,才會消耗身體內的卡路里.怎知跑了五分鐘後,巳覺得呼吸困難,腳步浮浮,力不從心,我驚訝身體的質素何以會有這樣大的倒退!只不過是半年左右,身體巳經變成了一個陌生人,多麼可怕!

好不容易,捱完了三十分鐘,一直堅持,若不跑半個小時,便像沒做過運動一樣,這是叫我完成目標的最大原因.當停下來的時候,不知是否缺氧還是其他原因,眼前真的有點一黑,差點昏倒過來,躺在跑道上,心想若給報導出來,大字標題中年男人跑步昏倒,肯定無地自容,實給朋友學生拿來當笑柄,所以把頭猛搖,清醒自己,不停深呼吸把空氣送入肺內,在球場慢行了半小時才覺好了一點.不過自己就像從瀑布走出來一樣,全身濕透,半小時候後身仍冒汗.

雖然辛苦,但完成後我給自己一點鼓勵,天氣這麼熱,身體當然感到不適,而且久休復出,能有這樣的開始巳算不俗,繼續跑下去吧!看看這副身驅能有多大的發展,可以跑得多遠?

今次學精了,不會像上次一下子跑得太多,兩星期跑五次吧!

2009年9月1日 星期二

小豬的教室



趁著暑假最後一天,看了小豬的教室.

不過放映戲竟然不多,只得兩三間,真的不知何解?

看宣傳片段,電影強調食物和生命的反思,覺得頗有意思,加上早陣子禮儀師之奏鳴曲叫好又叫座,理應有點叫座力,不過入場觀眾郤很少,只得小貓兩三隻.

其實電影拍得不錯,既有溫情,亦能刺激思考,那隻小豬又十分可愛,值得開學後會向學生及老師推介.

老師看過此片一定會感到十分羨慕,因為班中討論過程十分激烈,而且言之有理,質素很高,如果通識科能有此討論氣氛和內容,那就不得了.

此片的主題其實十分有趣,熱血教師要求同學於小學畢業前合力養活一隻頭豬,然後把牠吃掉!

你沒聽錯!是把豬吃掉!同學的反應亦與你一樣感到譁然,不過小豬實在太過可愛,同學不理三七二十一,不加考慮便應承了.他們草率的決定,種下了日後的禍根.這是我認為本片帶出最重要的訊息,要對生命有承擔,亦要負上責任.未曾慮清楚,切勿妄作決定,因為隨時會攪出豬命.

劇中的高潮便是他們要決定小豬的命運,同學和牠建立了感情,不捨得吃掉牠,但又找不到人收養小豬,因為牠體積太大了.亦有同學認為要兌現承諾,一早以講明小豬養大後會被吃掉,大家不應反口.接著大家便你一言我一語,好不熱鬧.

電影中花了不少篇幅拍攝同學互相討論的情況,雖然同學只有小五程度,意見並不太深入,一句起兩句止,但他們的看法都非常有理.但要利用討論,帶出論點,讓觀眾思考,其實並不容易.多個月前我曾看過一套電影-課室風雲,導演以實況紀錄片的形式,拍攝教師和學生上課時的對談,從而帶出教育制度的千瘡百孔,無疑討論實在十分深入,亦發人深省,不過娛樂性郤欠奉,我看了十五分鐘便睡著了,幸好我是租借影碟,第二天還可重播.所以小豬的教室導演處理同學的討論算是十分恰當,我只是打了數個呵欠而矣.



可惜我不大喜歡同學升上六年級時的討論,不是他們不夠理據,相反就是他們太成熟了,思想太深層了,我絶不相信六年級的學生可以那麼有深度.即使中五的同學亦未必能想到他們的理據,明顯是編劇的傑作,但出自小六學生的口,我就覺得有點不大真實.

另外編劇還惡搞了班主任,因為最終的投票結果是正反意見各佔一半,打成平手,全班同學一半贊成把豬殺了,另一半則認為可交給人家收養,好延續牠的生命,最終要由老師投下決定票.

其實老師不大願意由他來決定,怕承擔責任,故希望同學可以經討論得到共識,不過兩次投票都是同一結果.

就在這時,小三的一位班主任願意伸出援手,雖然她亦知道小三同學的能力未足夠照顧小豬,但她巳草擬好計劃書,希望令同學升上小四時便能照顧牠.

散場時,有觀眾表示不喜歡電影的結局,我則不同意,換著是我,我亦會作出老師相同的決定.有人指老師太故執,明明巳有人表示幫忙,為何不接納,好讓小豬生存下去.

即使讓三年班老師接收小豬,有朝一日,她亦會面對相同的困擾,同學會不捨得小豬,亦要找人繼續飼養小豬.拱手讓給人是否負責任的表現?還是變目推卸責任?把這豬送到屠宰場實在是一件不討好的事,要冒被指控為殺豬兇手,隨時因此與學生關係割裂,有誰會願意做些吃力不討好的事?

所以老師不接納三年班班主任的幫助,是可以理解的,絶不是他不懂變通,反而是他對生命負責任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