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評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評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6月16日 星期三

低劣的宣傳攻勢


逼學生遊行 中學捱轟撤回 強制周六「撐政改」 教局斥漠視個人意願

【明報專訊】由政制向前走大聯盟發起的「撐政改」遊行本周六舉行,天水圍妙法寺陳呂重德紀念中學昨日被揭發,擬將遊行納入新高中課程的「其他學習經歷」(Other Learning Experience ,O

距離政改方案投票的日子越來越近,特區政府亦展開舖天蓋地的宣傳攻勢,而建制派亦無所不用其技,透過不同手法,有利誘巿民參加旅遊團,有派錢換取造勢,這等手法巳引起社會上不同人士的唾罵,但無法想像連教育界中人,竟然會以參加遊行納入其他學習經歷作利誘,強迫同學參加遊行,協助造勢.

真的有興趣知道學校管理層如何作出這個決定!拍板下這決策的人實在丁點兒政治智慧也沒有.政改風頭火勢,巳有建制派卑鄙手法的揭露,最新民調亦顯示政府的起錨宣傳攻勢不獨不奏效,相反,支持的百分比不斷不降,巳低過反對政改的支持率,若因這緣故,強迫同學參加,幫助造勢,還送上計分的著數,這樣跟建制派錢,辨變相旅行團有什麼分別?

中學生不同那些公公婆婆,他們有較多機會接觸資訊,而且反叛性亦強,你強迫他們參加遊行,他們更會對建制派不滿,現在還要來個利益輸送和交換,真的是對年輕人的侮辱.

據報導,學校家教會的代表亦表示強迫同學參加遊行決定不合理,學校面對四方八面的指斥,旁晚時分終於屈服.有記者訪問校長,但校長沒有回應,盼望傳媒繼續追擊,迫使校長作出回應,解釋作此決定的原由,是否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會否和辨學團體施壓有關?

世界杯雜感(二)

沒有裝有線,與大多數的香港人一樣,無法免費即場觀賞球場.

我家中仍未裝高清,所以想安坐家中,免費收看四場世界杯賽事沒有機會.

現在網上資訊發達,要知道球賽結果,上上網便可瞭如指掌,但有時早上起來,忙於梳洗,時間十分緊迫,不想左click右click,故都會看電視新聞報導球賽最新結果.

但看了體育新聞多天,發覺今年與以往的世界杯不同,報導只有幾張硬照,精彩的片段完全欠奉,無線還利用上屆的電腦軟件,將球賽片段變為模擬動畫,重覆又重覆地講解入球過程.

心水清者,會發覺這套軟件,無線巳於上次世界杯引入,負責用以分析球隊入球及組織的過程,雖然模擬片段十分像真,但始終不及現場的真實,反映不到現場的氣氛,冷冰冰的,既看不到球員和球迷入球的反應,亦看不到場邊教練和隊員振臂高呼亢奮的畫面.

我不知為何今年不可在新聞中播放世界杯的入球片段,照以往慣例,將英超及歐聯入球片段放在體育新聞中播放絶無問題.可能是有線擁有新聞播放權,無線及亞視要播放入球片段,可能要付錢購買,兩間電視台計算過,不想做蝕本生意,更不想免費為有線做宣傳,因為畫面上角需要註明有線提供片段,故無線寧願以模擬片段,在新聞節目中播放球賽精華.

有報道云,有線不允許電視台在新聞中播放入球片段,我覺得可能性不大,若然屬實,真是資訊年代的大倒退,對於傳播機構,各因商業理由,互相推卸,暗地裡剝削大眾巿民的資訊自由,實在要不得,強烈要求有關電視台需要交代新聞中沒有播放入球片段的原因.

2010年6月7日 星期一

64

沒想過今年出席六四燭光晚會的人數比去年還多.

支聯會估計人數和去年一樣有十五萬,而警方的估計則有十一萬多,比去年大幅增加了.

去年二十周年紀念,再加上特首的推波助瀾,十多年沒有出席悼念晚會的我又從新一次踏足維園.心想去年一定會人多,迫爆維園,早於七時十分便安靜坐下,人潮如貫入場,但與隔鄰仍留有足夠的空間,可以自由伸展,不算擠擁,而且義工又多,沒有蠟燭場刋的巿民,他們可以即場派發.

相反今年就有點不同了.

我以為人數應去年少,故遲了半小時才到場,地鐵出口巳擠得水洩不通.去到維園,發覺巳坐滿了三個球場,而且人與人之的距離越來越親密,連原本行人通道的地方亦坐滿了人.我沒有拿場刋和蠟燭,心想義工會稍後派發,可惜如意算盤打不響,不是義公偷懶,而是義工沒法行過來,我亦偷得舉手.

支聯會公佈的數字雖然和去年一樣,但單從現場的情況,覺得人數應比往年多,當然人數多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特區政府應該知道歷史不因時間過去而被沖淡或變質.

無獨有偶,這兩年都有父母手抱嬰孩入場,剛好坐在我前面,亦看見一些身穿校服的學生進場.薪火相傳,我認同有責任及必要讓年輕下一代認識六四的史實.突然想起,去年六四前夕,我也利用了幾個早會,透過YOUTUBE播放了一些當日的新聞片段,不過他們沒有經歷過這段歷史,不像我有這般深刻的感受,還有因考試在即,我沒有鼓勵他們參加集會,認識多一點六四.其實今年中五畢業班同學可好好利用假期,多點認識六四的真相,可惜畢業禮時我忘了向他們講及,現在想回實在覺得有點後悔.

能做到的便是下載了六四當天的新聞片段,放到網誌和facebook中,讓年輕後一輩,可以知多一點中國近代史上黑暗的一日.

2010年6月6日 星期日

二十一年前亞視64新聞

網上有人上載了二十一年前六四當日的新聞報導,仍舊記得那日整夜留在電視機旁,眼睛把電視畫面叮著,手拿遙控器,不停轉台,盼望能夠知道學運的最新情況.

當報導軍人要衝入廣場清場時,心情更是緊張萬分.對於亞視的報導,最記得便是記者謝志峰和幾位同僚在清場時即場的報導,他們爬到厠所頂上報導實況,而香港廠房的同事還千萬叮囑要留意人生的安全,記者本應要客觀報導實,但人非草木,誰屬無情,面對自己同事在槍林彈雨中,亦不能掩飾心中的擔心.

忘記了那位女記者有沒有落淚,不過亞視的報導卻比無綫完全比下去,勝了漂邈的一仗.

二十一年前的報導很多巳遺忘,但多得有心人把片段上載,可以令自己重溫當晚的新聞片段.不過即使新聞報導片段部份巳忘掉了,但對於大是大非的道理,任憑時間的過去,也不會抺掉.







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

學生網上炮轟

今早看報時,留意到一則新聞,關於學生網上成立群組,表達對校政不滿.據報導,成立群組兩個月來,巳引起校長管治威信的危機.

Facebook日漸流行,除了擺放自己的相片,分享自己的感受外,現在最流行便是成立群組,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支持某一活動.

網上論壇,人人有機會發言,理性討論故然值得鼓勵,但有時你一言,我一語,盡訴心中不滿時,容易讓情感掩蓋論據,大量凝聚怨氣,針對人而不針對事,什至作出人身攻擊,這樣的話則有點商確了.

對於facebook留言的處理,真的要十分小心.

學生在自己的網站或facebook表達意見,校方當然管不了.不過若然用語粗鄙,則會令校方感到為難.

站在教育的立場,見自己學生行為不檢,教師豈能坐視不理,但若給學生感到利用權威,干涉言論自由,則容易會弄至兩敗俱傷的局面.

莫說學生會對校政有意見,教師亦會.但在網上發表評論,我則不多, 原因是怕自己的平台只淪為自我發洩的工具,欠缺公允.每人都有自己的立場,意見或許都會較為主觀,欠缺整全的考慮,所以若果真的要論政,應選擇較多人一同討論的平台,而不是閉門造車.

學校內聯網亦試過有同學互相因意見立場不同而展開罵戰,花費老師不少時間調停,如何確保同學不是意氣用事,而是理性討論實在是件不容易的事.

報章曾報導網上討論區有人未了解緣由便把人抺黑,無辜者深受其害.如何客觀,合理地評論,而不是作出人身攻擊,絶對是全校師生需要考慮的問題.

大學有民主牆,亦有學生組織,給人表達意見.中學的學生會則對這方面顯得較為薄弱,只著重籌備同學課外活動,或者售賣文具等事務.面對深層次的矛盾越來越多,學生會亦應加強表達學生對校政的意見.

對於推行校政,有經驗的校長都會知道一意孤行,欠缺師生支持,絶對會是事倍功半.如何有效地溝通,減少無謂的會議,促進教師了解對學校施政的理念,便值得學校管理層反思.


學生網上炮轟 嚴校長惹風波 蔡章閣中學改革校政積怨氣

【明報專訊】兩個由中學生開設、吸引校內最少逾200名同學表達對嚴苛校規不滿的facebook網站群組,短短兩個月即引發一場衝擊校長威信的校政風雲。2008年上任的屯門廠商會蔡章閣中學校長吳子嘉,兩年來

2010年3月20日 星期六

兩則關於英文的新聞

(菜單圖片從高登討論區下載)

今早閱報,看到兩則有關英文的有趣新聞.

第一則十分攪笑,一間位於天水圍酒店內的食肆,被人發覺火鍋配料單張英文食物名稱亂譯,牛栢葉被譯作albert Yip,粉絲則變作fans.

據食肆負責人透露,出錯原因是找一位大陸的大學生作翻譯,從沒想過會錯得這樣離譜.

我猜想這惡攪者應是廣東人,因為懂得把牛栢葉譯作albert Yip,實在妙到毫顛,笑得人仰馬翻,或許食肆想省點錢,東主隨便找個親朋戚友,友情幫忙翻譯,誰知給人惡攪一番,在網上隨便找個翻譯器幫手,原汁原味搬字過紙.


牛栢葉譯Albert Yip 菜單失禮人 九成亂來 港酒家歸咎內地生操刀

【明報專訊】謎語一則﹕Albert Yip,猜一種食物——「答案」竟是牛栢葉!網上近日流傳天水圍一間酒家的火鍋餐單,其英文翻譯被評為「笑爆嘴」,成為熱話,被譏為「大陸化翻譯」,如手打魚蛋是「Hand

第二則新聞其實絶對不惹笑,相反內容令人傷感,最特別是我在經濟版找到的.沒錯!是經濟版,是一則經濟版的花邊新聞,因為主角是金融機構中人,故放在經濟版,其實新聞壓根兒與英文無有何關係.

話說網上流傳一封英文電郵,一位從事金融界的女子向朋友述說自己的婚姻觸礁,原因是丈夫有第三者,而且還是自己相熟的朋友,她極度感到失望和失落之餘,寫了一封電郵,給與第三者和自己的丈夫.

原本此等新聞沒什特別,只是金融界的一則八卦新聞,不過網友卻把焦點轉移,不是探討電郵如何會溜出網上,探究是否真有其人,真有其事?而是褒獎發電郵者英文行文流暢,寫得一手好英文,把此電郵變作學習英文的討論內容,雖然有些人指出文中有少許文法錯誤,仍有少許沙石,但總體來說,犀上佳之作.

我不懂得評價電郵的英文水準是否一流?不過突然想起學生READINGTIME的情況,他們大都無精打彩,拿著那些連我也覺得悶蛋的故事書,苦待時間的過去.我忽發奇想,若然給他們看這篇人家有血有淚的電郵,他們會否給挑動了八卦心態,從人家的英文中學多一點點!?

瑞信女鬥小三英文原文
Dear friends,

  After 13 years and 2 beautiful children together, Yale and I have parted our ways. Yale moved out last week.

Dear Diane/Yale,

  Over the past couple of years, you knew everything about my family.You knew when my kids had their soccer tournaments, you knew when they had their swimming practices. You even knew their babynicknames. On December 18th, 2009, on a noon flight, I took my children to the U.S. for Christmas vacation. On the very same day, December 18th, 2009, on an afternoon flight, you and Yale took off for the beaches of Phuket and shopping streets of Bangkok for Christmas vacation. Diane, as a fellow woman, I often wondered if the level of ecstasy this vacation had brought you equates to the level of devastation this vacation had brought to my children and me. Diane, I often asked myself what was it like for you to sleep in the arms of another woman's husband, other children's father? I wondered if you ever thought about us, the children and the wife,that we are made of flesh and blood, that we have feelings, that we could get hurt, very hurt, devastatingly hurt. I pondered if you knew you were destroying a family, if you knew your joy would bring endless tears to us.

  We went to Beijing last week for Chinese New Year. Your clothes were in our Beijing home. My son screamed:" Mommy, don't touch those, they are disgusting! Set them on fire, burn them to hell. They are the devil's cloth!" My children are hurt. My daughter, 9 years old, now says "Mommy, I don't ever want to get married." My son, 8 years old, says "Diane is our Voldemort!" The psychological damage this affair has done to my children is catastrophic. They are forever emotionally damaged. With this, I announce you the winner.

  How do I feel, Diane? This affair is like 10 thousand knives stabbing and chopping my heart all at once. This affair has left me in so much pain that I don't know how to heal myself. This affair has taught me tear supply can actually be infinite. This affair has crushed me, leaving me a corpse walking around with no heart. I don't know how to deal with this kind of pain. I don't know how to move on. But I have children. I must move on. Diane, I pray to God that you will never have to experience this kind of betrayal and hurt. I wish you and Yale a happy life together because, after all,we are all women and we all deserve to be happy.

With sincere regards,

Lily

  

2009年8月20日 星期四

表態

回校開了一整天會,頭也感到發昏.

會議其中一環節,有老師講及往外參與驗毒計劃講座的一些情況.她指當日與會的絶大部份老師都贊成強制性驗毒,奈何傳媒郤沒有報導出來,什覺無奈,更覺激氣.

因時間所限,她沒有解釋為何那麼失望,我倒有興趣想知!

接著她希望老師也表示一下意向,我更加想知道背後的意義何在!

毒禍對青少年的影響實在不用多提,相信沒有人會懷疑,不過用什麼方法解決,就值得商確.

直到現在,有關部門仍未有具體完善的措施處理驗毒的事宜,對於強制性驗毒仍有很多的爭論?

大埔區巳率先於新學年試行驗毒,對於驗毒計劃的效用,施行會出現的問題,會提供很多寶貴的經驗.

所以我真的不明白為何現在便要表態?對於個計劃的推行有什麼好處?表態可以怎樣幫助濫虊的青少年?

對於一個漏洞多多的計劃,連負責人都說要摸着石頭過河,是否需要多些了解,明白計劃帶來的問題,考慮清楚後才表態!

我沒有參與那驗毒研討會,不知道那些在場表態老師的背景.即或全場大部份老師都贊成強制性驗毒,亦不代表全港老師便一面倒支持這計劃.

報刋上巳有很多人提出正反兩方面的意見,有涉及學生的私隱權,輔導的配套,人手的調配,學生和教師關係的探討,政府若真的要得到教育界的支持,應該逐一解答,加點勁,像推行三三四的時候,印製小冊子向外界詳加解釋,推銷政策.

2009年8月17日 星期一

傳媒眾生相

正如昨天提到,自己愛隊一直被各大體育傳媒一致看低,認為不單無力挑戰英超冠軍,甚至要保留前四名亦有困難.

報紙體育版最能反映商業現實,具人氣的球隊會有較多篇幅報導,而自己愛隊的新聞則被安排在不起眼的角落,要用放大鏡才看得清楚,相對其他英超傳統三強,版面簡直大巫見小巫.

英超開鑼戰,球隊又再受到傷兵困擾,無法排出強陣出戰,不過領隊雲加不會怨天尤人,反而認為球員傷病,是比賽的一部份,並不覺得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他只會重視怎樣調動球隊的內部資源,思想現有的的球員應怎樣互相配搭,把目前的問題解決.

不知是否自己太過主觀,總覺得今年阿仙奴的際遇總不及其他球隊.第一仗便是硬戰,要面對去季排名第五的球隊愛華頓,還要作客,相比其他三強,他們的對手只是升班球隊,而且還在主場迎戰,實在覺得有點無可奈何!

球隊開局其實不大理想,可能對手在中場便開始採取緊迫攔截,己隊根本沒多餘時間上腳組織攻勢,只見雙方球員中場亂鬥亂,己隊的地面進攻互相走位配合的戰術完全發揮不出來,更看不見隊形,明顯各球員仍未習慣新陣的安排,未能如去年般組織水銀潟地的攻勢.

不過球隊最終意外地以六比一大比數擊敗對手.我用意外這字眼,是因為英超這種頂級聯賽競爭十分激烈,各隊的水平雖然會有分別,但不致於相距很大,六比一這種記錄,實在十分旱有,即使上屆兩強開鑼面對新升班球隊,亦只能以一球之差小勝對手,今次面對的愛華頓並非善男信女,排名第五,己隊只比他高一級,而且對方主場紀錄優異,難怪領隊雲加賽後謙稱對方今仗完全發揮不出真正的出準,並不是自己表現得十分出色.

不過傳媒第二天的報導郤令我覺得十分可笑.早前看淡的球評家,紛紛掉轉槍頭,將愛隊重新捧成爭標熱門.打進第一球的中場巴西小將,早前還被批評是全隊的最弱的一人,幾年來進步不大,領隊應在這位置找尋替補球員,怎料這小子郤在比賽中射出一記世界波,不單打破僵局,亦封了球評家的嘴巴.

賽後報導一面倒將愛隊的表現捧得天上有,地下無,指球員合作無間,戰術運用無械可擊,攻勢絲絲入扣,關於早前評論己隊實力怎樣不足的報導巳完全拋諸腦後,反正只要奉行見高拜.見低踩的政策便行,有誰會曉得真正的比賽情況?有誰會認真閱讀賽後的分析?

我雖身為己隊的支持者,並沒有因這些利己的報導而覺得沾沾自喜,因為若下一場比賽中球隊落敗,評論亦可隨時轉軚,把他們批評得體無完膚,又再一次把他們踢出局,總之他們見風駛盡利,迎合一般人的喜好便好了.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經濟能夠負擔得起觀看球賽的直播,清楚知道球隊的表現,不用依靠傳媒二手的報導,更什的是大部份中文的報導多抄自外國的報導,鮮有獨到的分析.不知情者單靠這些報導未必能充份掌事實的真相.可惜大多數人只可透過傳媒的報導認識這個世界,我時刻提醒自己傳媒只會把事實的某一角度呈現出來,不可盡信.

昨天詩班長從台灣探望兒子回來,我問她台灣的災情是否很嚴竣?她跟我說其實電視上看到的畫面只是事實的一部份,災程最嚴重的是遠郊小鎮,大城巿高雄絲毫不受影響,更何況是台北!

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就是這樣容易受到傳媒的影響!所以當是旦台沒有報導NOW記者被侵犯報導自由事件時,我真的懷疑志雲大師所說的新聞自主是否屬實!還是新聞部頭頭有什麼不可告人的苦衷!

更正: 原來是旦台的網上新聞和六時晚間新聞報導有所不同,網上新聞只是精華版,當日的晚間新聞確有報導NOW記者被阻撓採訪維權人士審訊,不過網上版郤省了.

2009年8月13日 星期四

新聞自由

八月開始閉關溫習應付考試,刻意減少上網看電視,不過夜晚乘車回家時,從收音機中得知有香港記者被阻撓報導維權人士譚作人案件,公安手段粗鄙,令人覺得十分驚訝!

看過片段後覺得實在做得太明顯了.難道祖國真的不用介意形象!還是地方官員反應過敏?

記者住在酒店某間房間,準備採訪案件時,竟然被公安阻止,指有人舉報她們攜帶違禁品,真的湊巧?更令人震撼的是公安懷疑記者藏毒,根據內地法例,藏毒罪可被判死刑,涉及人命,後果非常嚴重.沒有經驗的記者一定會被嚇得魂飛魄散.

公安搜查時慢條絲理,異常仔細,更甚是搜查期間,有人與記者閒聊,查問香港有什麼地方好玩,因他稍後會到港遊玩.認真啼笑皆飛.而當另一邊案件審判完成後,公安亦剛好完成調查離去,時間配合得天衣無縫.

不是製造恐慌,粗暴干預新聞採放,你說這樣做是什麼意思!

維權人士的其中一個主要工作是揭發豆腐渣工程的種種漏弊,還死難者一個公道,但郤遭阻止.香港記者今次的遭遇,可以猜想到內地維權人士的慘況,面對的環境如何惡劣.

從報章知道本港只有兩間收費電視台派隊採訪維權人士審判事件,郤獨欠兩間免費電視台,回家巳夜,不知道兩間電視台有沒有報導記者被阻訪問的新聞,如果沒有,巿民的知情權便無聲無色地被剥削,對於新聞自由前景,感到真的十分凶險!

新聞一:藉故搜查香港記者 公安使人不寒而慄

新聞二:公安指港記者藏毒阻採訪 搜房扣酒店6小時 譚作人案審結即收隊

2009年7月31日 星期五

打機 負面! 逃避?

新鴻基副主席郭炳江日前與六十五名青年對談時,力勸他們多些跑步,少些打機,更應少上網,因為打機是負面逃避.

不講你不知,我多年前亦有打機的習慣,而且還是當了教師才開始打,更試過暑假時通宵打機,不眠不休,就像現今的年輕人一樣上了癮,所以對於沉迷打機這種心態,我倒是有點認識和了解.

說真的,打機確實有它的吸引之處,當初我買遊機機,都是因為一隻遊戲BIOHAZARD的緣故.在遊戲中你要扮演特種部隊成員,深入UMBRELLA基地,執行任務.男性都愛幻想扮演英雄,這類冒險主題的遊戲,正正滿足了我心底的慾望.

很多人認為打遊戲機沒有好處,其實都不然.因為很多遊戲需要你高度集中精神,還要反應快.

最近WII遊戲還可協助人設定減肥計劃,聽聞有人真的因此而瘦了幾磅.另外像我第一隻遊戲BIOHAZARD,當中便有很多詸題,需要玩者動腦筋去解決,破解不了,便無法繼續玩下去,故需要一定的推理及觀察能力.

我亦玩過一隻關於育成足球的遊戲,要模擬足球隊領隊的工作.除了要設定計劃訓練球員,加強他們彼此之間的默契,比賽日亦要作出戰術部署外;還有平日更與球探聯絡,希望發掘到有潛質球員,加強實力;同時亦要在轉會巿場處理買賣球員;又要安撫有離心的球員,適當地調整球員薪金,讓他們肯為球隊賣命;不單如此,領隊還要為球會的發展作出長遠的部署,例如興建容納更多觀眾的球場,好增加球隊的收入,亦要提高球隊的戰績,提升知名度,吸納更多球迷捧場,總之要兼顧各種繁鎖的工作,做個成功的模擬領導絶不容易,所以打機都需要有勇有謀.

自己曾分析過自己瘋狂打機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即時的成功感.

我試過玩一些遊戲難度設訂過高的遊戲,玩了多次後仍然進展緩慢,經常GAMEOVER,不到一會我便放棄了.何苦要經歷那些無助的失敗感?所以我知道遊戲吸引之處就是那種即時的成功感,而且遊戲的設計多是過關形式,你會不停地過關,每過一關,你便越會感到那份成功感,滿足感.亦增強了自己的信心.即使失敗了又如何!不用怕,因為可以無限復活,很快成功感便會隨之而來,你說電玩遊戲怎會不吸引青年人?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它提供了一個好的媒界,當你面對壓力時,你可以代入其中,暫時忘郤現實世界一切的煩惱,在遊戲中尋找那歡悅的快感.

佛洛伊德指逃避是人類對於不如意事的自我防衛機制一種,為的是保護自己,怕自己會有不良的情緒反應.可惜有些人長期利用了這種機制面對生活的壓力,久而久之,變得不願面對困難,而且還會為自己添加更多的麻煩.

郭炳江認為打機是負面逃避,我只認為一半是對.其實我們面對壓力時的處理方法,很多時都含有逃避的原素,讓你暫時離開令你煩惱的人和地方.看書,唱卡拉OK,做運動,看電影其實亦可算作是逃避.躲入漆黑的電影院,不知不覺地代入電影人物不同的世界,將煩惱拋諸腦後,一樣可以是給人利用為逃避的借口.而運動由於能帶給人多些好處,故給人感覺較為正面,但其實過份的運動亦會勞損身體,影響健康,影響亦可以是負面的.若然只做運動,不肯面對自己的困難,只是正面的逃避,因為始終沒有解決真正的困難.

所以只要不沉迷打機,其實打機亦和其他活動一樣,有其好處.像運動一樣,可以令人輕鬆,亦可舒緩神經.現在還流行合作的TEAMGAME,要求隊員互相合作,設訂策略,發揮領導和的協調的能力.從這角度來看,打機並不一定只是如郭炳江所說的負面逃避,它畢竟還能帶出一些正面的好處.

新聞: 郭炳江波鞋贈青年 籲「多跑步勿打機」

2009年7月25日 星期六

變質!

去了一個特別的婚禮.

一對新人的親朋戚友原來十分熟落,除了與新人拍照外,還珍惜機會,互相拍照,因這個機會實在難逄,要為這個場合留下一個美好回憶,他們跟這個拍完,又要跟他個拍,直至宴會完畢後仍興緻未減.

宴會開始時不像一般婚禮,竟然沒有一對新人生活照的播放,參與來賓少了一個機會了解一對新人成長的過程.

大會燈光忽然熄滅了,射燈投射到兩位打扮醒目的男女司儀身上,兩人在枱上大攪爛GAG,談東說西,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樣樣皆能,唯讀不介紹新人,什至連望也沒有一望,一對新人給冷落了.

接著眾多嘉賓輪流上台,有唱歌,有跳舞,有表演魔術,活像一個天才表演,台下侍應則送上美味佳餚,來賓則邊看邊吃,最後還來個大抽奬,每席都有一位幸運兒,皆大歡喜.

唯獨新人未曾上過台,祝謝大家來到婚宴.

你說奇怪不奇怪?

似不似公司年尾的慶祝活動?

你曾到過這些婚禮沒有?

以上內容,其實純屬虛構,這樣的世紀婚禮,我至今還未有機會遇過,不過類似的場合,則參與過不少.

每年一度的謝師宴,不是十分類似嗎?

我曾與同學談論過,我喜歡謝師宴多個graduation dinner,因為主題明確,可惜現在酒店多以英文報置,失郤了提醒同學的功用.說真的,有時我會覺得,一部份同學並不知道出席謝師宴的目的.

很明顯謝師宴的主題就是同學鳴謝五年來教過他們的老師,主角毫無疑問是老師,並不是參與宴會的同學,他們只是綠葉而矣.

試過有一年學生為了節省費用,只邀請任教中五的老師,我聽罷不禁搖頭嘆息,難道中一至中三教過你的老師就不需要多謝麼?幸好最後決定所有老師都會邀請.

若果宴會只是畢業晚會,目的是替同學慶祝,歡送他們,怒我坦白說句,我毫無興趣到會.說真的,我又不是沒有錢,區區數百元,我絶對付得起,不用同學請我吃一餐,還有吃的全都是不合我胃口的自助餐,我何需花一晚時間,來陪學生吃飯,何不和朋友談天說,和家人團聚好過.

時代變了,一年一度的謝師宴,就像書展一樣變了質,變成男女同學,各出奇謀,將自己打扮得像去首影禮一樣,個個珠光寶氣,臉上濃裝,低胸吊帶.可惜我記性不好,要好一會才認出同學是誰!

試過很多次謝師宴,同學出來大攪爛gag.有一次兩位同學表演篤篤笑,不停講o嘴,當時我不明白此詞語可解,問過在座同事,無人知曉,只知同學講了十分鐘,我們就陪坐十分鐘,不過同學反應熱烈,只是我們一班老師摸不著頭腦.其實這些節目意義何在?與大會主題有什麼關連?我真的想不通!

還有一樣,也許同學吃電視娛樂節目的奶長大,深受其毒,宴會中總會加插一些無聊遊戲(純屬個人意見),為晚會贈點餘興.我最怕他們運用群眾壓力,邀請(勉強)老師上台陪玩,個個老師耍手擰頭,被迫上台的就感到十分無奈,因為推郤同學,會令到他們尷尬,但勉強自己,又會對不起自己.

去過那麼多次謝師宴,真的沒有一次較有深刻印象,唯獨記得一次一位女同學走到台前,分享兩年來與我相處的點滴,我到現在仍深深記在腦海內.其實謝師宴如果無法令老師留下深刻印象,可算是十分失敗.可惜同學只當作做騷,只當作大型一點的聖誕活動而矣!

今年雖有任教中五,但沒有參與謝師宴,因主觀地覺得年年如是,為何還要浪費時間.相熟的同學,可以個別約出外吃飯,聯絡感情.不過來年身為班主任,則避無可避.

2009年7月24日 星期五

方糖被螞蟻蠶食

有記者訪問王貽興,即幾年前擔任最緊要正字的男主持,要他舉一個愛書人往書展的理由.王貽興呆了呆,然後給了這個答案:見證方糖被螞蟻蠶食.

文人說話真的與別不同,如果換著是我就會直腸直肚,有碗話碗,有碟話碟,毫無樂趣可言,但他只說了短短幾字,留待你自己細嚼他的意思,給你一點空間聯想.後悔自己當初沒有好好讀好中文,以致現在修辭貧乏,語言無味.

我什少留意娛樂新聞,亦少看電視,連他早陣子擔任詸主持也不知道.大眾會有疑問,為何他要降格,擔任此等無聊節目的主持,白白浪費了早期建立了的讀書人形象.據他所講,原來詸只是一種妥協,他最希望製作一個文學節目,撰稿,資料蒐集,主持一腳踢.拍其他節目的目的就是增加與電視台談判的牙力,即使無聊的詸節目也肯做.結果他的心願達成了,主持了文學節目香港筆跡,每集訪問不同的本土作家.不過他抱怨,製作這節目受到很多規範,只有二十巴仙是他的構想.

商業社會難得有人仍有理想,不計勞苦,花心機攪文學創作.他今年出書十五本,但坦言並不是全部皆新創作.他指有一出版社為他出書十一本,為了確保銷路,出版社要他出繪本,寫愛情,務求多元化,為要對準巿場,說罷他報以苦笑,可感受到他的無奈.似乎出版社並不比電視台好多一點,一樣要面對創作自主和巿場需要的矛盾.

原來他早巳和無線解約,亦沒有繼續為商台主持節目,以便日後專心寫書.不過他慨嘆書賣得並不多,他的得奬名作無城的愛亦只可售三千本,連出版社亦倒閉了.相反少女模特兒寫真集一開售便賣數千本,真的不可同日而語.他雖然今年出書十五本,原以為可引起一點迴響,吸引傳媒報導,可惜只得明報一個記者訪問他,文學創作這行飯註定不易為.

可惜我對文學實在沒有興趣,曾看過他的一篇散文,多番努力,發覺仍不是我的那杯茶.但對這等有理想的人,我仍深表佩服,為了支持,會在書展中買他的作品,當作禮物送給對文學有與趣的學生也好.

訪問: 王貽興出書15本 動力源自絕望 被問去書展原因 「見證方糖被螞蟻蠶食」

2009年7月23日 星期四

家長新聞三則

新聞一
未經證實消息,近期熱爆的朱古力廣告將會於月底便會停播,原因是有家長投訴,認為廣告教壞細路,小朋友會有樣學樣,戚眉戚眼.看後感到莫明奇妙,孩子玩鬼臉可壞之有.

更奇怪的是廣告商又會接納家長的意見,其實只是一小撮家長的意見,應不成主流,但有副刋作家指可能售買的是朱古力,故客戶不能得罪家長這批米飯班主.

我較為多疑,心裡想密集式的廣告一定花費不少,會不會是第一階段宣傳將會結束,故借家長投訴,製造些噪音,吸引傳媒免費替其宣傳?

新聞二
一出版社收錄了著名作家阿濃和胡燕青的文章,用作教科書範文,郤因阿濃的故事描述學生離家出走,胡燕青則談及放屁,家長覺得內容不當,用字粗鄙,向教育局投訴.聽完後實在覺得十分可笑,幸好只有一位這樣思想奇特的家長作出投訴.

新聞三
書展中有家長接受記者訪問,指口靚模衣著太暴露,大好一個書展,只想帶小朋友來挑選些課外閱讀,現在反而怕他們學壞,十分氣壞,覺得主辨當局應禁止這些口靚模活動.

站在家長的角度,他們的擔憂實在可以理解.不過香港是個自中社會,人家穿什麼,著什麼,無從過問.我反而最擔心有些家長只會對社會一些怪現象選擇性地作出批評.

其實巿面上的雜誌封面早巳充斥大量明星的肉照,還加上誇張標題,曾見過父母子女一起閱讀,言談甚歡.另一方面,電視綜合性遊戲節目早就加入美女做佈景板,特別是暑假時,一定有水著節目,泛賣肉感.受歡迎的奬門人及美女厨房節目,主持人大講有味笑話,我覺得影響遠比口靚模嚴重.對女星的衣著和遊戲的意識,不知道一家大細開心大笑之餘,父母又有沒有什麼意見?

2009年7月20日 星期一

怪獸學生

看了一則教育新聞,感到教師越來越難做,工作環境何其惡劣.

有一中二學生因英文科不合格,學校要其留班,好讓他打好語文根底,但學生非但沒有領情,反而向報館投訴學校為了想提升新高中公開試成績,故不批准他升班.

新高中課程第一批課生今年九月才開學,三年後才會有第一次公開試成績,就算那位中二同學升班,亦只是會第二屆的學生,不明白會怎樣影響公開試的成績?

即使同學總平均分合格,只有英文一科不合格,學校要其留級亦沒有不妥!只要是事先聲明,學生和家長明白學校的要求便行了.

同學動不動就向報館投訴,想借助輿論給與學校壓力,我就覺得何不先想清楚自己的理據,聽聽相熟老師和同學的意見,才作這兩敗俱傷的行動.

有校長建議學校可讓同學暑假時補考,合格後便可升班,我覺得這折衷辨法可行,因為正正針對同學的問題,能夠對症下藥,學生有機會翻身,若他英文再不合格便與人無尤了.

有人批評現今學生十分個人主義,我則覺得是自我中心才是,凡是只覺得自己的想法絶對正確,更什的覺得學校玩針對,處處留難他們,問心說句,那會有人為了你一丁點兒小事而合謀害你,無限量把自我放大,以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

新聞:中二生投訴學校逼留班 被指個人主義

2009年7月16日 星期四

推銷手法

早上看報,一則新聞引起我的注意,一名綜援漢據稱因受到不良推銷手法欺騙,因而上吊自盡.

自殺原因往往非常複雜,是否和推銷手法有直接關係,要調查過才知道,不過行騙,綜援再加上自殺絶對是新聞的好題材.

對於這些收費電視服務,我這個星期亦有兩次截然不同的經驗.

上個星期心血來潮,查看互聯網賬項,發覺上網服務今個星期便滿約了.查詢過續約事宜,原來費用會大幅提升,但當時我醒起SMARTONE以低廉價錢宣傳流動上網服務,我便推說遲些再談續約事宜.電話推銷員見我不大想續約,開始肉緊,立即減價,又以無用贈品吸引,還贈送有線電視服務,但我都不為以動,還推說早陣子才和有線電視解約,最後對方見沒辨法,就說以私人名義,將其限量名貴贈品無線滑鼠及鍵盤送贈給我.

我回應他家中用NOTEBOOK,不用無線滑鼠及鍵盤,推銷員則指送給人當禮物也好,我見費用減至與現在一樣,還送上有線新聞,加上贈品亦可拿回學校自用,便答應續約了.

過了兩天,有另一客戶服務員來電核實續約事宜,原來早前投訴收費電視的推銷手法實在很多,故現在很多公司都會再由其他部門打電話來核實服務詳程,避免雙方有所誤會.我覺得這做法十分公道,不單可以防止有人運用不正當手法促銷,保障消費者利益,更可以提升顧客對商號的信心.

服務員解釋完後,我覺得有些誤解,決定不續約,完全毫無問題,服務員告訴我當天向我推銷的同事會再跟我聯絡,向我解釋不明白的地方,我覺得做法洽當,完全以顧客利益為至上.

早兩天到pccw的門巿再查詢續約事宜.我實在十分烏龍,把NOW電視和I-CABLE上網服務兩間公司弄錯了,不過錯有錯著,NOW服務員告訴我收費電視早巳於三月時約滿,而且自動續約十八個月,我聽後無言而對.

三月時忙於會考班衝刺,依稀記得曾收過電話向我推介一些新計劃,但當時無瑕理會.據店員解釋,我若無任何指令,便會自動續約十八個月,還說合約上早巳註明,若現在爽約,要補償十八個月的差價. 我完全呆了,覺得為何合約會那麼不公平,假設我會自動續約?為何不可以假設我不續約,然後NOW主動來電游說我延續服務?

合約上這些條約明顯偏幫商業機構,剥削消費者權益,對這些不公條約,我知道有機制可以推反!奉勸各位友好,簽約時一定要看清楚,務要服務員解釋清楚.我等讀書之人尚且糊厘糊塗誤踏陷阱,更何況阿叔阿嬸.

新聞:綜援漢死控無綫收費電視欺騙

2009年7月6日 星期一

Bloody Sunday



剛在網上看到烏魯木齊發生暴動事件,官方報導死了一百四十名人士,傷者多達八百多人,死傷的數目之多,我也嚇了一跳.

官方指稱有人背後攪煽動,令維吾以族人襲擊漢族人,遂導致成千人傷亡,影片可看到傷者血流滿面.但被指責挑起爭端的組織則反駁,實情是軍隊開槍鎮壓才會導致大量傷亡.有報導指當局出動50多輛軍車和軍人,包圍了抗議者,開始毆打他們,甚至有軍人進行開槍掃射.

誰是誰非,實在不得而知,要等多點消息才可確實,不過當地互聯網的服務經巳中止,新聞亦巳進行了封鎖,要採訪只可依照政府的安排.

想起早陣子在百老滙電影中心的圖書館隨意借了一隻影碟-Bloody Sunday.內容講述1972年愛爾蘭一次和平示威,最終導致軍人暴力鎮壓,槍殺了十多名手無寸鐵的巿民.

影片的導演原來來頭不少,曾拍過叛諜追擊第三集,善於營造緊張氣氛,我上wikipedia查看這段血淚史時才知道.

影片拍攝有點似紀錄片的風格,十分特別,分別從軍人,暴民和發起和平示威的國會議員三個角度描述這次慘劇.當看到軍人無理向巿民亂槍掃射,然後把炸彈塞在死去年青人的衣服袋口中,好把軍人濫用暴力殺死亳無威脅的巿民合理化,實在感到氣憤.

原來愛爾蘭的暴力衝突事件,要等到多年後貝理雅上台執政後,才被翻舊賬,重新再展開調查.調查報告最快要到今年年尾才會正式公佈,但大部份人都相信證據確鑿,要當時下令暴力鎮壓的軍人負上全部責任,受到法律的制裁.

看這電影時,心裡都會想起天安門事件,不知道政府何時才會公開真相,給與死難者家屬者一個交待.

維基百科連結:
http://en.wikipedia.org/wiki/Bloody_Sunday_(1972)

2009年6月23日 星期二

誰來守護我

昨天談到這套電影的主題曲,今天會繼續再說說這套電影.

看到宣傳片段的時候巳決定一定要看這電影,因為覺得題材夠特別.以狗仔隊為題材的電影我曾看過一套,由米路吉遜主演的狙殺狗仔隊,內容頗火爆,你看片名以略知一二.

狗仔隊為了報導娛樂新聞,無所不用其技.二十四小時派人跟踪,收集人家垃圾,更衣室放下針孔影相機等等,無非找尋有關藝人的消息,滿足大眾的偷窺慾.

多年前英國戴安娜皇妃曾因逃避狗仔隊的追踪而在交通意外中身亡,曾引起輿論對狗仔隊報導手法的批評.不過情況並沒有因而得到改善.娛樂版經常可看到藝人與狗仔隊衝突的新聞.

誰來守護我片中的記者瘋狂追踪的並不是什麼大明星,反而是一位嫌疑殺犯的家人.一個年輕小伙子涉嫌殺害兩名女童被捕,不過這位未經定罪的年青人,被拘捕時巳經被傳媒定了死罪,更不幸的是他的家屬,傳媒為了獲得嫌疑犯的資料,不擇手段追訪他的家人,侵犯他們的私穩,為要得到一手資料.難怪片中的律政官員一早便警告嫌疑犯家人,傳媒會一直苦纏他們直到他們瘋癲為止.

本片不獨諷刺記者為了採訪新聞無所不用其技,更諷刺傳媒為了製造頭條,增加新聞娛樂性,喪失了新聞工作者應有的求真精神.另外,嫌疑犯的家人亦會被社會讉責,受盡白眼,承受沉重的壓力,傳媒推波助瀾,竟然要家人向公眾道歉,嫌案疑兇尚未被定罪,即使被定罪,家人為何要負上責任?不知道這是否日本人的文化,自己真的不明白道理何在!

不過這亦解釋了為何日本警察會有保護嫌犯家人這麼特別的任務,按電影的解說,嫌疑犯的家人的自殺率在日本十分高,故此保護他們是警方其中一項重要職責.最特別的是有關當局第一件事處理的事並不是調查家人,而是為父母即時辨理離婚及再婚手續,為的是要叫家人改跟母性,免得被人知道與嫌疑犯有任何關連.

除了大眾傳媒外,片中亦揭示互聯網所帶來的影響.互聯網的威力不容置疑,早前內地一位女子自衛殺人被判有罪事件,經網友報導後,最後迫使地方政府屈服,還女子一個公道.伊朗選舉帶來社會的動亂,雖然政府封鎖新聞,但禁不了互聯網發放的訊息.不過互聯網郤是一把刀的兩面,有利亦有害,網友可以非理性地對嫌疑犯家人大加鞭撻,無理指控,還可以搜尋他們資料放上網,給人評頭品足.

對於網友那些無理的批評,電影院內的觀眾不時發出難以置信的聲音,覺得怎麼會有人附和這些謊言.我則覺得毫不出奇,因為當謊言不停傳播開去,慢慢地謊言便會被大眾信以為真.

2009年6月16日 星期二

給他們一點愛




正生書院風波越鬧越大,梅窩居民覺得自己子女要山長水遠,每天花幾句鐘往返巿區返學,十分辛苦.另一方面,亦有居民擔心正生書院會影響當地治安,教壞自己子女.還有當地居民覺得政府假諮詢,根本不理會當地居民的意願,誓言反對到底.

新聞報導中,這些孩子靜靜地坐著,沒有叫口號,只是讓世人看著自己,想世人給自己一個悔改的機會.他們不怕以真面目見人,訪問片段中絶不用打格仔,因為他們要學懂面對自己的過去,接納自己的過失.

報章新聞提到藝人陳敏兒星期日沒返教會,趕往梅窩支持正生書院一班同學,引起了我的好奇.上網看完了這片段後,覺得她像是上天差派來的天使,給正生書院學生一點安慰,亦給他們最需要的愛和接納.

她以母親的身份,一方面認定梅窩母親的勞苦和擔心,另一方面亦讓人家嘗試感受一下正生書院學生母親的感受,其實大家都沒有太大分別,都只是愛錫自己的子女,最後她更鼓勵梅窩的家長給這些孩子送上一個擁抱,表示對他們的接納.

可惜電視新聞只著眼報導居民和官員及正生書院的衝突,對於這感人一段,郤沒有提及.

看著陳敏兒,忽然想起退了休的余老師,覺得她亦會說同一番的說話,化解當時的困境.另一方面,亦想起了聖經的一段經文,覺得她才是正生書院的鄰舍,她正正用自己的生命去彰顯何謂愛.

路10:25-37

有一個律法師起來試探耶穌,說:「夫子!我該作甚麼纔可以承受永生?」
耶穌對他說:「律法上寫的是甚麼?你念的是怎樣呢?」
他回答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
耶穌說:「你回答的是;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
那人要顯明自己有理,就對耶穌說:「誰是我的鄰舍呢?」
耶穌回答說:「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強盜手中。他們剝去他的衣裳,把他打個半死,就丟下他走了。
偶然有一個祭司從這條路下來,看見他就從那邊過去了。
又有一個利未人來到這地方,看見他,也照樣從那邊過去了。
惟有一個撒瑪利亞人行路來到那裡,看見他就動了慈心,
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到店裡去照應他。
第二天拿出二錢銀子來,交給店主,說:『你且照應他;此外所費用的,我回來必還你。』
你想,這三個人那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
他說:「是憐憫他的。」耶穌說:「你去照樣行吧。」

社會沒有放棄你們! —— 談正生書院 岑樹基

2009年6月4日 星期四

六四二十周年

(圖片取自路透社)
I Dreamed a dream
I dreamed of the day when it comes
When the fact is faced and justice done
When the fault is admitted
Souls no more haunted
I dreamed of the night I wish had never come
When night had never gone off
When tank had never rolled in
When guns had never been shot
I dreamed of the dreamers
How they were hushed
And how their dreams were crushed
Does it still matter?
The dream is remote
The wound is deep
The time to heal is long
But the heart will never forget
(Jane Chew, mingpaonews 4/6/2009)

2009年5月28日 星期四

妥協

傍晚看了一個港台節目-議事論事,報導昨天立法會動議平反六四.

其實明知動議一定不會通過,但至少有表達意見的機會,對得起天地良心.

但其中民建聯葉國謙在投票期間做了一個拇指向下的動作,有觀眾覺得此舉有侮辱之嫌,清早致電電台投訴.

我也和主持人一樣,很想他澄清一下這樣做有什麼意思!

舊同事問我為何近來會在網誌提及六四事件,我跟他說因為實在看不過眼.以往保皇黨只會支吾以對,迴避了事,但現在特首會提醒你要放眼於中國經濟的起飛,毋忘阿爺給你的好處.

最令人氣憤的是有議員在立法局動議平反六四期間,看電影九三彊屍先生,一套十多年前的舊片,不知道有什麼吸引,或者是對他們來說,議案更加無聊,寧願選擇看爛片!

議事論事中播放了譚耀宗議員分別於八九,九九和零九年發表對六四的看法,實在拍案叫絶.你可清楚看到他立場的轉變.二十多年前義正嚴詞,強烈遣責暴力鎮壓,十年前則表達六四事件即使過了數十年或百年仍會沒有定論,而今年則索性拒絶發表意見,不願置評.

有曾加入議會的弟兄曾提過,政治就是各方利益的妥協,議員要爭取所屬群體最大的益處.今天可清楚看到最佳的示範.

議事論事: 平反六四動議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