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1日 星期一

暴雨驕陽



最近重看了一套舊戲,由ROBERT WILLIAMS主演的暴雨驕陽.

還記得這套電影最初由我的英文老師介紹我看的.她說此片當時引起很多的爭論,指的是ROBERT WILLIAMS需不需要為學生的死負責,可謂眾說紛云?老師解放了學生的心靈的同時,是否亦應給他一些界限,以致他不會踏上尋死之路?

現在重看,仍覺得這套電影十分精彩.特別是十分喜愛片中飾演文學教師的ROBERT WILLIAMS,或者自己從未遇上這樣一個能啓發自己的老師,看電影時感到有點補償的作用.

故事中的學校是間美國的名校,學生大多升讀名牌大學,十分注重傳統,校長和老師全都認為學生只需跟著老師的指示便行了,無需有大多個人的主見.

偏偏羅賓威廉絲亦是這間中學的畢業生,他選擇回到母校任教英國文學.雖是這間中學的土產,但他的風格郤南轅北轍,不像其他老師,墨守成規,盡信傳統,相反他教學生動,出人意表,他用盡辨法,要學生自己思考,不應全盤相信權威.

文學第一堂,他要學生撕掉書本其中一個欣賞文學的單元,嚇得學生目定口呆,其實他的意思是要學生有多些自己的想法,不要盡信書中所說,亦要挑戰過時的說法.

他在上堂時又試過突然站在枱上,同學正在猜想他壺籚賣什麼葯時,他解釋在站在那裡看的東西會不一樣,他邀請同學站到枱上,試從從另一個角度看事物.

他是一個懂得啟發學生的老師,讓學生認清自己的心聲,聆聽自己內心的呼喚,尋求自己的夢想.

我以前讀理科,處理的多是冷冰冰的數據和理論,主要是理性邏輯訓練,很少要用心去感受世界.現在回想,當時一面倒注重理智的訓練,對於心性的培養真的有所缺乏.

越來越覺得文中應有理,理中亦應有文的概念其實值得支持,理智和感情同時都應該在學科中得到培育,學生才可全面發展.

羅賓威廉絲亦很懂得照顧學習差異,班中其中一個男生,欠缺自信,花了很多時間,仍不能把詩作好,索性向老師推說未做好.但老師並沒有放過他,在他啓導下,學生把內心的感覺表達出來,即席寫出了動人的詩篇,重拾自信,還令人刮目相看.

這個缺乏自信的同學,得到老師啓發,生命有了改變.他在電影結尾時,不畏強權,無懼校長的施壓,亦不肯出賣老師.他是第一個站在枱上,向羅賓表示敬意,老師看在眼內,知道他突破了自己,加添了道德的勇氣,不會人云亦云,盲目相信人家所說,並有自己的看法.

看到這一幕,內心都有點激動,代入了羅賓的心境,看見自己學生生命有成長,可謂感到老懷安慰,即使被迫走又如何?學生生命有轉變,這才是老師滿足感的來源.

對於另一位學生的死,我覺得老師並不需要負上責任.解放學生的思維沒有什麼不妥.而他亦不知道男生向他說謊,片中老師多番要學生向父親表白,只是學生無法突破內心的枷鎖,他無法改變父親的專權,覺得生命無法綻放光芒,生與死又有何分別!

不過若要挑剔,老師可再多點敏感於學生內心的掙扎,十多歲的青年人,要面對強權的父親,說出忠於自己的真心話實不容易,可想像他承受沉重的壓力,老師若能多點跟進,例如跟他進行角色扮演,讓他懂得怎樣面對父親,或許能避免學生走上結束生命之路.

寫到這裡,突然想到原來自己在不同的階段,都有啓發自己的老師,只不過沒有電影中那麼戲劇性而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