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6日 星期三

低劣的宣傳攻勢


逼學生遊行 中學捱轟撤回 強制周六「撐政改」 教局斥漠視個人意願

【明報專訊】由政制向前走大聯盟發起的「撐政改」遊行本周六舉行,天水圍妙法寺陳呂重德紀念中學昨日被揭發,擬將遊行納入新高中課程的「其他學習經歷」(Other Learning Experience ,O

距離政改方案投票的日子越來越近,特區政府亦展開舖天蓋地的宣傳攻勢,而建制派亦無所不用其技,透過不同手法,有利誘巿民參加旅遊團,有派錢換取造勢,這等手法巳引起社會上不同人士的唾罵,但無法想像連教育界中人,竟然會以參加遊行納入其他學習經歷作利誘,強迫同學參加遊行,協助造勢.

真的有興趣知道學校管理層如何作出這個決定!拍板下這決策的人實在丁點兒政治智慧也沒有.政改風頭火勢,巳有建制派卑鄙手法的揭露,最新民調亦顯示政府的起錨宣傳攻勢不獨不奏效,相反,支持的百分比不斷不降,巳低過反對政改的支持率,若因這緣故,強迫同學參加,幫助造勢,還送上計分的著數,這樣跟建制派錢,辨變相旅行團有什麼分別?

中學生不同那些公公婆婆,他們有較多機會接觸資訊,而且反叛性亦強,你強迫他們參加遊行,他們更會對建制派不滿,現在還要來個利益輸送和交換,真的是對年輕人的侮辱.

據報導,學校家教會的代表亦表示強迫同學參加遊行決定不合理,學校面對四方八面的指斥,旁晚時分終於屈服.有記者訪問校長,但校長沒有回應,盼望傳媒繼續追擊,迫使校長作出回應,解釋作此決定的原由,是否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會否和辨學團體施壓有關?

世界杯雜感(二)

沒有裝有線,與大多數的香港人一樣,無法免費即場觀賞球場.

我家中仍未裝高清,所以想安坐家中,免費收看四場世界杯賽事沒有機會.

現在網上資訊發達,要知道球賽結果,上上網便可瞭如指掌,但有時早上起來,忙於梳洗,時間十分緊迫,不想左click右click,故都會看電視新聞報導球賽最新結果.

但看了體育新聞多天,發覺今年與以往的世界杯不同,報導只有幾張硬照,精彩的片段完全欠奉,無線還利用上屆的電腦軟件,將球賽片段變為模擬動畫,重覆又重覆地講解入球過程.

心水清者,會發覺這套軟件,無線巳於上次世界杯引入,負責用以分析球隊入球及組織的過程,雖然模擬片段十分像真,但始終不及現場的真實,反映不到現場的氣氛,冷冰冰的,既看不到球員和球迷入球的反應,亦看不到場邊教練和隊員振臂高呼亢奮的畫面.

我不知為何今年不可在新聞中播放世界杯的入球片段,照以往慣例,將英超及歐聯入球片段放在體育新聞中播放絶無問題.可能是有線擁有新聞播放權,無線及亞視要播放入球片段,可能要付錢購買,兩間電視台計算過,不想做蝕本生意,更不想免費為有線做宣傳,因為畫面上角需要註明有線提供片段,故無線寧願以模擬片段,在新聞節目中播放球賽精華.

有報道云,有線不允許電視台在新聞中播放入球片段,我覺得可能性不大,若然屬實,真是資訊年代的大倒退,對於傳播機構,各因商業理由,互相推卸,暗地裡剝削大眾巿民的資訊自由,實在要不得,強烈要求有關電視台需要交代新聞中沒有播放入球片段的原因.

2010年6月15日 星期二

世界杯雜感(一)

昨天我的愛隊荷蘭國家隊世界杯首度亮相,同事相約我到他家中觀看賽事.

由小學開始巳支持荷蘭隊,當時還未看過荷蘭隊的演出,而且荷蘭亦未曾奪過世界杯,為何我會無緣無故支持荷蘭隊?

這是全因一位同學的原故.小學時一位波友大力向我宣傳荷蘭的全能足球,又告訴我球王告魯夫的威水史,還逐一將荷蘭隊陣中的猛將給我介紹,而我們的球隊亦巳橙色為戰衣,以全能足球為球隊的目標,雖然未曾觀看過荷蘭隊的演出,但很自然地我便成為了荷蘭隊的擁護者.

我這些死硬派,自此便對荷蘭一心一意,不作他想.可惜荷蘭貴為足球強國,兩次打入世界杯決賽,但總與錦標緣慳一面.

我真正認識和喜歡荷蘭隊,要算是荷蘭三劍俠的年代,當年荷蘭隊人材鼎盛,特別為人熟悉的有前鋒雲巴士頓,中場古烈治和列卡特.當中雲巴士頓更是我的偶像,踢法瀟灑,腳法秀麗,當中一記零角度射門,至今仍為球迷津津樂道.還有值得一提的便是後衛朗奴高文,他的炮彈射球,勁度十足,若然吃他一記波餅,恐怕會即場昏倒,要送到醫院救治.當然還要值得一提的便是伯金和奧華馬斯兩位曾效力阿仙奴的球員,伯金技術高超,奧華馬斯則短少精桿,兩人都在國家隊和阿仙奴有出色及令人讚嘆的表現.

荷蘭最風光的便是曾奪過一次歐洲國家杯,可惜自此總與錦標無緣.不是遇著強隊巴西,便是射十二碼落敗,有一年還無法進入世界杯決賽周,實在傷透我這等球迷的心.今屆荷蘭外圍賽表演十分出色,以全勝姿態晉身世界杯決賽周,不過第一場賽事發揮得不大好,欠缺霸氣,組織凌亂,毫無章法,球員走動少,不能撕破丹麥的密集防禦,雖然最終小勝兩球,但和過去全攻的荷蘭足球比較,實在有點失色.

希望愛隊會隨著戰事展開而漸入佳境,小組出線問題不大,但打入十六強後,場場硬仗,非要使出渾身解數,發揮全攻型的足球,才可歷史性地首次奪世界杯奬座.

2010年6月11日 星期五

四年一度世界杯

世界杯又到,不過我這名足球發燒友,卻作出了令朋友感到十分詫異的決定,就是沒有上台有線,即我和大部份的香港人一樣,沒有免費足球看.

now失去了英線和世界杯轉播權,這是我萬萬想不到,去年六月還和now續約年半,現在沒有英超看看,白白浪費了七個月的費用,感到十分不忿氣.

早陣子有推銷員上門向我促銷,本給他打動了,但發覺他有點酒氣,樣子有點狡滑,為了做成生意,還可以私下送我三個月免費看,實在太不可思議了,光棍佬教仔,便宜莫貪,我戰勝了誘感,拒絶了超荀的優惠.

有人以為我不續約,一定是想看網上盜播,我當然不會這樣做.

對我來說,覺得同時攡有有線和now,實在太浪費,我寧願死忍至十二月約滿,才轉去有線.反正榮哥告知now來年買了我最喜愛的球會頻道,雖然未能全季轉播所有賽事,而且還是轉播,但總算好過沒有.

即使我裝了有線,世界杯期間,我亦不會場場看.我看英超,亦只會看我心愛球隊阿仙奴,其他球隊,一概不看,年紀大了,球賽的質數遠比場數更重要.所以朋友會覺得我裝now不分不值,全年只看三十八場賽事,再加上新聞和100台HOME SWEET HOME 和HAVE A NICE DAY 兩個節目,二百五十元實在有點不值.

我最喜愛的荷蘭隊雖曾兩次打入決賽,但從未奪得世界杯冠軍,今年欠缺我的臨場支持,不知道能否順利晋級?星期一愛隊便會首次出賽,幸好巳約了上同事家中觀看賽事,我還會帶備dvdrw,好讓同事替我錄影所有荷蘭隊的賽事.

2010年6月8日 星期二

足球小將


去看電影的時候,發覺商場擺放了足球小將的陳列品.勾起兒時的回憶.

我喜歡足球,當然會留意這套以足球為題材的卡通片.不過我只間中看幾集,不像其他同學放學便趕回家追看電視.

對這套卡通,最初我是覺得蠻好看的,不過問題是這套卡通確實考驗人的耐性,卡通連廣告半小時,但球賽往往只打了五分鐘!何解?因為當中一定插加球員的回憶,一做便是一整集,所以要看完整場比賽,往往是四五集之後的事.

對於沒耐性的我,寧願選擇放學後在球場踢球,也不想看那節奏緩慢的足球小將.

對於劇中主角,最多人喜歡一定是隊長戴志偉和野獸小志強.兩人絶招衝力射球和雷獸射球當年何謂無人不認識.不過我最喜歡並不是兩人,反而是戴志偉的好朋友泰萊.


我不大喜歡戴志偉和小志強,主要原因是他們太利害了,毫不真實,太過神化,那有人可以這樣犀利.反而泰萊則天生純品,毫無機心,低調,踢球時不獨食,絶不太過個人主義,相反他喜與隊友合作,以球隊利益為前題,經常把球交給位置更好的隊友,讓人家得到喝采聲,自己則默默支持,毫無妬忌之意,我就是喜歡他這些優點.

可惜劇情發展至中段,泰萊需要跟爸爸搬往第二個省份居住,要離開南葛小學,不能與戴志偉並肩作戰,泰萊走後,我也喪失了對足球小將的興趣,未看到他們小學畢業,我巳沒有再看這套卡通的能耐了.

2010年6月7日 星期一

64

沒想過今年出席六四燭光晚會的人數比去年還多.

支聯會估計人數和去年一樣有十五萬,而警方的估計則有十一萬多,比去年大幅增加了.

去年二十周年紀念,再加上特首的推波助瀾,十多年沒有出席悼念晚會的我又從新一次踏足維園.心想去年一定會人多,迫爆維園,早於七時十分便安靜坐下,人潮如貫入場,但與隔鄰仍留有足夠的空間,可以自由伸展,不算擠擁,而且義工又多,沒有蠟燭場刋的巿民,他們可以即場派發.

相反今年就有點不同了.

我以為人數應去年少,故遲了半小時才到場,地鐵出口巳擠得水洩不通.去到維園,發覺巳坐滿了三個球場,而且人與人之的距離越來越親密,連原本行人通道的地方亦坐滿了人.我沒有拿場刋和蠟燭,心想義工會稍後派發,可惜如意算盤打不響,不是義公偷懶,而是義工沒法行過來,我亦偷得舉手.

支聯會公佈的數字雖然和去年一樣,但單從現場的情況,覺得人數應比往年多,當然人數多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特區政府應該知道歷史不因時間過去而被沖淡或變質.

無獨有偶,這兩年都有父母手抱嬰孩入場,剛好坐在我前面,亦看見一些身穿校服的學生進場.薪火相傳,我認同有責任及必要讓年輕下一代認識六四的史實.突然想起,去年六四前夕,我也利用了幾個早會,透過YOUTUBE播放了一些當日的新聞片段,不過他們沒有經歷過這段歷史,不像我有這般深刻的感受,還有因考試在即,我沒有鼓勵他們參加集會,認識多一點六四.其實今年中五畢業班同學可好好利用假期,多點認識六四的真相,可惜畢業禮時我忘了向他們講及,現在想回實在覺得有點後悔.

能做到的便是下載了六四當天的新聞片段,放到網誌和facebook中,讓年輕後一輩,可以知多一點中國近代史上黑暗的一日.

2010年6月6日 星期日

二十一年前亞視64新聞

網上有人上載了二十一年前六四當日的新聞報導,仍舊記得那日整夜留在電視機旁,眼睛把電視畫面叮著,手拿遙控器,不停轉台,盼望能夠知道學運的最新情況.

當報導軍人要衝入廣場清場時,心情更是緊張萬分.對於亞視的報導,最記得便是記者謝志峰和幾位同僚在清場時即場的報導,他們爬到厠所頂上報導實況,而香港廠房的同事還千萬叮囑要留意人生的安全,記者本應要客觀報導實,但人非草木,誰屬無情,面對自己同事在槍林彈雨中,亦不能掩飾心中的擔心.

忘記了那位女記者有沒有落淚,不過亞視的報導卻比無綫完全比下去,勝了漂邈的一仗.

二十一年前的報導很多巳遺忘,但多得有心人把片段上載,可以令自己重溫當晚的新聞片段.不過即使新聞報導片段部份巳忘掉了,但對於大是大非的道理,任憑時間的過去,也不會抺掉.







2010年5月17日 星期一

泰澤崇拜-五餅二魚


自己參加了數次泰澤崇拜,感覺很舒服.

沒有太多的禮儀,只唱一些簡單的短歌,每首只有一兩句歌詞,唱熟的話什至可以閉目,享受與別人一同敬拜.

星期五經過一星期的工作,人也有點疲倦,有時唱了一兩次,巳經感到疲憊,我也索性靜下來,享受別人的歌聲,感到有一種慰藉,像詩篇二十三篇描述的情況,自己似一頭小羊,躺臥在青草地上,安靜休憩.當我感到重新得力後,又會再一次加入大隊,喜歡這種自由,不用勉強,不用太多的束縛,真的可以享受崇拜,享受默想中的寧謐.

我自問是那些缺乏美感的人,不過對於泰澤崇拜的佈置,卻是覺得很美.有人覺得崇拜的中心應該是基督是神,不需其他佈置,免得參與崇拜的人注意力被分散.不過我就覺得既然那位基督能替我們死在十字架上,只是替衪做丁點兒的事,把地方佈置好看一點,為什麼要那介意呢!

今次的佈置與以往有點不同,今次多了一束花,放在中央,顏色十分配合,我沒有查問有什麼特別的意思,不過反而很好奇,完了崇拜後會怎樣處置那札花.

崇拜尾聲時多了一個籃,兩位修士練詩時巳賣關子,說結束時每人可以在籃內拿禮物,不過不是給自己的,而是送給自己的朋友或親人,最初沒有什麼為意,不過收到的時候,覺得兩位修士很有心思,原來是五餅二魚,兩條魚仔也是餅乾做成.五餅二魚的故事教訓我們即使自己覺得有限,只要肯付出,神亦會施行神蹟,將不可能變成可能,參加崇拜,不在於滿足於個人的一種慰藉,像門徒上山看見耶穌變像一樣,陶醉於屬靈經驗中.反而我們應摒棄個人的自我中心,像那小孩一樣,付出愛去關心身邊的人.

我完了崇拜後拿了十多包餅,想送給天使之音的同學,好讓他們學習愛是要延續下去,愛是要實踐的.

試過吃那條魚餅,味道不錯,實在要多謝方濟會的兩位修士的安排.

後記:今天給與學生五餅二魚時,她們告訴我魚仔來自魚仔餅,巿面上有得買.不過我想餅乾可能是自己烘的,因為上面刻了幾個英文字,查過維基百科,可能解作慶典或者筵席.下次參加時,會找兩位修士問問.

2010年5月8日 星期六

教師詩班



同事麥sir間中會在課餘jam歌,拿起結他,找來老師甲弓丙唱詩歌,早陣子中五同學會考,大家又唱了一次,本來打算唱半個小時左右便開始備課,怎知一唱便三個小時,雖然如此,唱回舊年代的詩歌,確實有另一番風味.

我返團契的年代,齊唱新歌非常流行,但現在年青人的團契,唱的大多集中台灣的詩歌.每星期五的學校團契,敬拜時段同學大多選擇唱普通話的詩歌,我的普通話不靈光,每次唱都不能投入,試過唱廣東話,又覺得十分古怪,我也有點毛管動,很多時候索性不唱,所以很少能夠在團契唱詩有很深刻的感受.

早陣子和麥sir閒談,大家感慨現今的同學巳很少接觸傳統優美的詩歌,只懂得唱較新派的台灣詩歌,他提議找幾個同事一起唱些較傳統的聖詩,讓同學見識一下傳統詩歌的精彩之處.我以為他只是說笑,誰知兩日後他巳召集好人馬,找齊了唱一二三四音的老師,安排好每部練詩時間,而且還選擇好了要唱的詩歌-For the beauty of the Earth,真的十分有效率,最令人驚訝的,原來我們會在同學面前獻唱,不是像平時自娛而矣,知道後有點抺一把汗.

雖然少了中五會考班,但教學工作仍然繁忙,近日忙於出卷,巳忙得不可交,那有時間練習,怎知麥sir星期四派譜,星期五便開始進行練習,望著来完成的工作,心裡真的有點後悔應承了他,想找個籍口推卻他.

練習時才知道有些老師自少便開始唱詩班,可說是臥虎藏龍.隔鄰的李sir原來自中學起便加入詩班,經常於校際音樂節獻唱,我和他做了多年同事,今日才知道他唱男低音.另外上第五堂時聽到音樂室傳來女高音,繞樑三日,完全吸引了同學的注意力,原來bb老師亦曾在大學時唱詩班,今次的詩歌她早就唱過,毫無難度.

熟悉麥sir的人都知道他十分趕急,今次練詩亦一樣,低音只練習兩次,他便開始四部合唱,我當然唱得不夠穩陣,很容易便甩了,不過練習時覺得很特別,一班來自五湖四海的老師,在學校獻唱傳統聖詩一首,可說是有史以來第一次.詩歌旋律優美,容易上口,雖然難度不高,但在同學面前獻唱,怎可以掉了輕心,故請麥sir找來低音的mp3音樂,好讓自己回家君緊練習.

2010年4月10日 星期六

石澳->大浪灣->筲箕灣->杏花村


復活節期間,再次組織行山團,不過今次的路線較為特別,第一次行香港島線,以往慣常都會遠遊西貢,或者新界東北面,因覺風景較為美麗.今次選了條較為容易的路線,原因是方便行山後拜訪余老師杏花村大宅.

很久沒有到石澳了,應是上個世紀的事.現在的石澳頗有特色,不同的房屋鬆上不同的顏色,每楝都有自己的個性,像個外國的小鎮,很喜歡她沒有像赤柱太商業化及西化,沒有太多酒吧及西色餐廳,有的都是地道的舖頭.

有同事前一日向我查詢,究竟整個旅程需時多久?說真的,其實路線真的異常容易,需時不多,不過同事個個博學了得,精通花草樹木大有人在,隨時會給大家上一堂生態導遊課,有些同事十分好學,以為一朵花而查根問底.還記得上次行山,眾人曾因拍攝一朵藍色的花朵,出動了所有身上可以拍照的儀器,為的是比較眾人的相機,看拍攝出來的顏色誰最像真,因而停留了半句鐘.所以通常兩小時的行程,最後需要多一倍的時間才能完成.

今次行山團多了一位稀客-陳太,此女子矯生慣養,前生應是小家碧玉,有女傭跟出跟入,出外應坐八人大轎.離開石澳巿後,我們便到附近的大頭洲一遊,山不算高,路程不算太長,只是今次行山路線的附加小插曲,還未正式開始旅程,不過這個陳太,巳經氣喘如牛,四肢乏力,我心想跟住的那一段她怎捱!

當天的起點是石澳附近的大浪灣,一開始便要拾級而上,可惜當天天氣實在太差,霧鎖香港,兩邊景色,一點也看不到,而且天氣濕度很高,不到一會,我巳經大汗淋漓,像隻落湯雞,令人感到很不舒服,不過最要命是陳師奶亦力不從心,要我借力扶她一把,多負出點勞力的後果便是我全身也濕透了.

黃昏時抵達余老師杏花村大宅.她一如以往,熱情,好客,還有一個特點,她總會預備一些手作,讓同事在她家中留點回憶.她在水流坑的別墅,大家種植了一顆xx樹,名字我也忘記了,有次她又會採摘她花園的菊花,沖花給我們享用,總之花款多,每次總給我們一些驚喜.

今次她又為大家預備了一樣新玩意,釀酒和製作酦梅.她把黃梅洗好,一排一排放好,狀似兵馬俑,然後讓我們加上冰糖和酒,接著便大功告成.雖然手工什少,像是簡單,但她卻為此前一晚預備至半夜三點,知道後亦有點不好意思.若大家去過大日本百貨公司,便會留意到一種什麼楊梅酒,價錢頗貴,聞說女性多飲會很有益,那就是今次的製成品.當然酒需時間釀製,好給我們一個借口,一年半載會後再次拜訪.


除了楊梅酒外,余老師又教我們做梅,把黃梅放到缸中,然後加點醋便完成.我愛酸的東西,拿了一小樽,我投訴為何人家一大樽,我的那麼小,她認真的說,數量多少其實是根據人的氣量而定,我的那麼少,自己反省一下吧!好一個余老師!我見她畢竟曾是我的上司,又棉乾碎濕,不辭勞苦為我們預備特別的回憶,就不和你她斤斤計較吧!